分享

【止嗽散方证】广泛治疗各类外感咳嗽高效方

 医林独啸斋 2023-06-02 发布于湖北

作者导读

止嗽散是一张极其常用的处方,治疗各类外感咳嗽都是疗效极佳。在新冠疫情、甲流疫情中,此方都是大显身手,受益者颇多。大家掌握此方之后,治疗很多外感咳嗽都可以迅速取效。

文章末尾附有郭永来的前胡止嗽汤经验方,亦可参考用之。

【止嗽散方证】广泛治疗各类外感咳嗽高效方

作者:tsp南极

01

方剂来源

止嗽散来源于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原文摘录如下:

《医学心悟·咳嗽》

程钟龄

【方名】止嗽散

【方证】治诸般咳嗽。


【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二斤,甘草十二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


【服法】共为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


【程钟龄按】予制此药普送,只前七味,服者多效。或问:药极轻微,而取效甚广,何也?予曰:药不贵险峻,惟期中病而已,此方系予苦心揣摩而得也。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咳。金性刚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经曰:微寒微咳。寒之感也,若小寇然,启门逐之即去矣。医者不审,妄用清凉酸涩之剂,未免闭门留寇,寇欲出而无门,必至穿窬而走,则咳而见红。肺有二窍,一在鼻,一在喉。鼻窍贵开而不闭,喉窍宜闭而不开。今鼻窍不通,则喉窍将启,能无虚乎?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附论于此,以咨明哲。

此方为程钟龄一生行医治病的结晶,此方用途甚广,治疗各类咳嗽的效果都很好,大家一定要将其掌握才行。

02

止嗽散常用剂量

《医学心悟》中使用止嗽散是把中药磨成散剂,然后再煮散,我个人则是喜欢直接饮片煎服,因此剂量与原书是有出入的:

南极常用的止嗽散剂量

白前15,紫菀15,百部15,荆芥6,桔梗6,炙甘草6,陈皮15

本方剂量并不大,但是效果出奇的好。

03

常用合方

止嗽散这张处方我极少单用,大部分时候都是合方使用。下面是比较常用的合方:

参苏饮合止嗽散

止嗽散最常用的合方就是与参苏饮结合,这两张方子都比较平和,带点调和、和解的意味,所以相性非常好,放在一起往往有1+1>2的效果。

参苏止嗽散

葛根18,前胡18,苏叶12,红参/党参/太子参9,半夏15,茯苓15,陈皮15,炙甘草6,枳壳6,桔梗6,木香6,生姜3片,大枣3枚切开,荆芥6,白前15,百部15,紫菀15

具体方证解析情况我之前整理的参苏饮方证:

【参苏饮专题】脾胃虚兼有外感咳嗽之高效方

半夏厚朴汤合止嗽散

半夏厚朴汤本来就是可以治疗咳嗽的。

半夏、茯苓有燥湿利水祛痰的效果,配合厚朴顺气之后,祛痰顺气之功强大,而生姜、苏叶可以解散轻微的外邪(严重表证则无效)。

所以半夏厚朴汤亦可处理外邪内饮的咳嗽,只不过外邪表证的远远弱于小青龙汤的那种外邪内饮病机。

使用半夏厚朴汤治疗咳嗽时,目标为:

  1. 痰液稀而量多。

  2. 咽喉瘙痒或者有异物感。

  3. 胸腔与胃部有满闷、堵闷感。甚至于恶心想吐。

  4. 舌苔苔厚腻,舌面湿湿的。

如果咳嗽剧烈,用半夏厚朴汤合方止嗽散则疗效倍增,效果是很好的。我在新冠期间经常开这个合方:

半夏厚朴汤合止嗽散

半夏15-24,厚朴15,茯苓24,生姜5片,苏叶12,百部15,紫菀15,白前15,陈皮15,桔梗6,炙甘草6,荆芥6

根据痰湿的情况,调节半夏的剂量即可。

小青龙汤合止嗽散

小青龙汤本身就是治疗外寒内饮常用处方,单用就有很好的效果。

以前我也有使用小青龙汤的医案,对此方不熟悉的朋友请仔细研究这两个医案:

老人肺气肿、冠心病、气管炎一身顽疾,经方思维抽丝剥茧

因祸得福:治甲流的同时顺带治好多年老病

如果你初诊的时候开小青龙汤原方,患者反馈咳嗽虽然减轻,但是还略有反复,那么你可以合方止嗽散来个收尾,一般效果都不错,参考剂量如下:

小青龙汤合止嗽散

生麻黄9,桂枝/肉桂9,生白芍9,炙甘草9,半夏9-24,干姜9,细辛3-9,五味子9,百部15,白前15,紫菀15,陈皮15,桔梗6,荆芥9

04

止嗽散应用思路

止嗽散用途广泛,而且没有太多禁忌,只要是外感病邪诱发的,不论是新冠、甲流还是普通着凉感冒,都可以应用。

使用的时候先根据患者整体病机选定主方,然后再加上止嗽散作为疗效增幅器,即可获得满意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定主方,而胡乱套用此方,则必然失败——

比如一个小青龙汤证的咳嗽患者,你用小青龙汤原方可能五天好。

用小青龙汤合止嗽散就会更快,可能三天就好。

但是如果单单只用止嗽散、不用小青龙汤,那就别想好了!!!

此方是疗效增幅器,而不是攻坚克难的大将,请大家明白此方的定位!

附录

郭永来先生在《杏林集要》中讲解了他的经验方——前胡止嗽汤。

前胡止嗽汤的灵感之一即为程钟龄的止嗽散,就连方名都与程钟龄类似,我这里摘录如下:

前胡止嗽汤

郭永来

【组成】荆芥5-10g,前胡10-15g,桔梗5-10g,甜杏仁5-10g(感冒初起,此味也可不用),甘草5-10g,枇杷叶5-10g,白前5-10g,紫菀10-15g,陈皮5-10g,天竺黄10-20g,贝母5-15g,芦根10-20g,全瓜蒌10-20g(用于痰涎黏稠垢腻,否则不用)。

以上为成人量,小儿患者应按年龄或体重计算用量。如咳嗽兼喘者(喘不甚重者宜,重则非本方所治),以麻黄易荆芥。因此方药味不苦,故尤宜于小儿患者。

【主治】外感咳嗽,咳嗽剧烈,痰多,喉间痰声辘辘,听诊双肺啰音长久不消,可有低热或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8度以下,病程大都在十几天至一二个月之间,用过多种抗生素(尤其是静脉点滴药物)和止咳药无效者。或因失治误治而致长期咳嗽不愈,或伴低热不退者,小儿患者尤宜。

【加减】午后低烧不退,可加桑白皮、地骨皮、白薇、鳖甲;外感风邪较重可加防风;喘者可去荆芥而用麻黄;贝母价贵,也可不用。

在临床摸索中,我对于此方进行了自己的调整,常用剂量放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郭永来前胡止嗽汤(南极的常用剂量)

荆芥6,前胡15,桔梗6,苦杏仁15,炙甘草6,枇杷叶12,白前12,紫菀15,陈皮12,天竺黄12,浙贝母15,芦根15。全瓜蒌15-30(瓜蒌用于痰涎黏稠垢腻,难以咳出的情况,否则不用)

杏仁我用的是苦杏仁,甜杏仁不堪用也。

川贝母价格昂贵,我一直用浙贝母,疗效亦佳。

此方用于治疗热性咳嗽,往往可以一剂知、二剂已,效果非常的好,请诸位试之。

警告:

文中涉及所有的思路与方剂都是为中医同仁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私自试药,否则后果自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