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官渡之战(上):袁绍手下权势最大的谋士是谁?他为什么会发表消极言论? 袁绍虽然战略藐视曹操,但在战术上布置的十分周密,他并没有急于出兵,而是打起了外交牌。 他的招揽对象有两个:南阳郡张绣、荆州刘表。 1、张秀的态度。 太祖拒袁绍於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 就在张绣准备同意的关头,贾诩突然对袁绍使者说: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一句话把张绣投袁之路给堵死了。 张绣惊惧说:'何至於此!若此,当何归?”要不是贾诩之前算无遗策,张绣此时杀他的心都有。 贾诩说不如从曹公。 张绣也不傻,袁强曹弱,又与曹为雠,从之如何? 贾诩为张绣分析道: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 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 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 曹操宽恕魏种发挥作用了,否则任凭贾诩如何巧舌如簧,张绣也不会听从。 ![]() 绣从之,率众归太祖。 曹操对张绣非常重视,绣至,太祖执其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 对于最大的功臣贾诩,曹操直接任命其为冀州牧(反正冀州现在还没拿下) 张绣加入曹营后,表现极其勇猛(官渡之役,绣力战有功,迁破羌将军) 袁绍完全没有想到,本来可以稳拉过来的盟友,最终却走到刀兵相见的地步,贾诩在乱长安后再次影响了历史的走势。 2、刘表的想法 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 刘表的中立态度让下属也很着急。 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劝谏: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於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 袁绍、曹操必须选择一家,否则将军也不可能从容自立。 那到底投靠谁呢?荆州豪族早就有自己心目中的人选: 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顶级豪族,帮助刘表拿下荆州的蒯越亦劝刘表投靠曹操。 荆州士族为啥相助曹操呢? 看下桓阶是如何游说后来荆州南部叛乱首领张羡的: 夫举事而不本於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候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 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 奉王命,这就是汉室这块金字招牌的力量! 刘表本意是想让袁绍、曹操拼个你死我活,重现春秋战国般的分裂格局,这样对他来说才是利益最大化。 就在刘表作壁上观时,荆州后院起火,南部四郡在张羡的带头下一起叛乱。详见这篇:平定南境、沙羡惨败、觊觎益州,刘表在东南西三线表现如何?(官渡之战刘表采取观望的背后原因是啥?) ![]() 双方在荆州大打出手,直到张羡病死,刘表才平定了荆南四郡。 张绣投降,刘表按兵不动,袁绍最期意的两大诸侯都无法助力,相反,刘备给了他一个意外的惊喜。 刘备和曹操共同讨灭吕布后,刚来到许县,就有了出逃的想法,为啥呢?三点原因 1、董承一直密谋推翻曹操,他拿出献帝亲笔书写的密诏,邀请刘备一起共谋诛杀曹操(承遂与刘备同谋) 2、刘备想起不久前曹操对他的评价: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比袁绍还强,那还容得了他!?就从他把刘备放在同一个级别看待,刘备就必须跑,否则就得解散军队,去当个三公,给朝廷充当门面。 3、曹操手下一直在劝曹操动手(程昱、郭嘉闻公遣备,言於公曰:'刘备不可纵。') 曹操现在不杀,那谁能保证将来他不动心呢? 老对手袁术正巧要经徐州北去投奔袁绍,刘备于是主动申请截杀袁术(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 击退袁术后,许县传来消息,董承密谋叛乱的事情败露,所有参与这件事的人全部被诛三族,其中包括董承的女儿董贵人(事泄,承、服、辑、硕皆为操所诛,夷三族) 刘备知道自己没退路了,索性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再度占领了徐州(先主据下邳,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 刘备反后,短短时间已经达到了数万人规模,东海郡的昌霸也举兵响应刘备(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 曹操派司空长史刘岱、中郎将王忠平叛,被刘备击退。 皇叔在徐州起事后,让曹操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刘备已经遣孙乾与袁绍连和。 1、打刘备,袁绍全力猛攻黄河前线,一旦突破,袁绍可以分兵南下许县,自己率主力截断曹操的从泗水的回军归路,曹操将一败涂地。 ![]() 2、不打刘备,刘备也有可能主动攻打许县,截断曹军的粮道。 ![]() 郭嘉分析: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 曹操决定先打刘备,赌的就是袁绍的犹豫! 袁绍这边也得到了消息,田丰献策:与公争天下者,曹操也。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兵以几动,斯其时也。 袁绍没听,原因后面解释。 他只派出了小股兵力南下,于禁的泰山军牢牢地守住了黄河渡口(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 固守之余,于禁还派出步骑五千人反击袁绍别营,从延津西南缘河一直扫荡,烧了袁绍三十馀屯,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投降(复与乐进等将步骑五千,击绍别营,从延津西南缘河至汲、获嘉二县,焚烧保聚三十馀屯,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 于禁立功的同时,曹操沿泗水一路飞奔到了小沛,刘备大败,北上逃到了袁谭处(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 刘备为何会败的如此迅速?要知道即便野战打不过,守城也是上佳之选。 看几个例子: 曹操决泗、沂水灌下邳城,水攻后过二个月吕布部将投降才破城。
咱们推测下当时的战局。 刘备可能是大意了,他没想到曹操竟然先来和他决战。曹操利用他这个心理,派部将把刘备诱出了小沛,刘备刚打败刘岱、王忠,放松了警惕,结果被曹操主力野战击溃,之后连小沛都没来得及回去就往北逃了。 刘备逃跑后,曹操迅速推到了下邳,激战后,关羽被迫投降(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
他的算盘是,让刘备拖住曹操一段时间,他再全力出击,这样曹操来不及回防黄河前线,一旦袁军突破,后面就轻松多了,可以直接取许县,也可以和刘备包夹曹操。 毕竟当年吕布都能在徐州顶上小半年,大名鼎鼎的刘备,手中有万人敌的关羽张飞,又在徐州混了这么多年,怎么也能拖上一段时间吧。 虽然对刘备的战绩有所失望,但是刘备到来仍然让袁绍大喜过望,亲自由邺县向东去迎刘备,一口气走出了200里(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驻月馀日,所失亡士卒稍稍来集) 能让天下最强势力、四世三公的袁绍跑那么远来迎接,足可说明皇叔的人气有多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