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避开线上教学的这几个坑,网课,你才能上得好

 此木无为 2023-06-02 发布于湖北

绀珠教育

你有故事,我来写       

原创不易,就请在文末点个赞,点亮“在看”此文4427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四个月前,用手机,我写下《 我的农远情结》,回顾了二十前,亲历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湖北教育》2022年第7期予以编校刊发。(《湖北教育》2022年第7期:我的“农远”情结

这篇文章的推出,有一个背景,那就是“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进行了全流程公测,开启试运行,助力网络教与学和网络教研、网络继续教育等。
而智慧教育平台又是基于二十年前的农远工程,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建立,时光荏苒,一晃十多年过去,在今天,在线教育又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
那就是疫情。

从2020年开始,我们将“线上教学”作为特别时期间教学弥补之举措,“停课不停学”更是让教育信息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无论是在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还是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方面都有了历史性的大跨越。
时隔两年,再来看线上教学,其实是特殊背景下学校教育的无奈之举,比如其效果只能呵呵,对于孩子自制力的影响伤害极大。因此,看到网络上一些言论,大肆鼓吹线上教学,极有淡化学校教育,全民开展线上教学之趋势,实在是让人贻笑大方。

对于线上教学的如何把握,专家学者还是基层有着不同的观点。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很好 教学补偿方式,对于培养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有着非常大推动作用,对于师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学生通过网课,能够通过信息化普及实现对于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的视野拓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提升。
而基层教师对于线上教学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一是学生学习的组织是个难题,跨越了空间,相较课堂教学,会有一些难以面对面的直接现场把控障碍,受限于学生自律性和家长的支持配合的差异,自然让线上教学组织更加困难。
二是受网络延时及硬件配置差异,教师的讲授通过网络传播效果千差万别。手机设备性能会存在着差异,有的老旧设备会出现卡顿感,接受信息或反应慢,还有因为网络造成的延时问题。2020年有一天值班接到一个山村孩子家长的电话,反映当地没有移动数据的信号。后来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也让很多电信运营商开通了当时的送手机,送流量活动,不过,这已经到了网课的后期,但现实意义还是有一些的,也间接促进了移动运营商进一步加强信号覆盖工作,对于全民移动宽带普及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是学生的自律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也是网课最大的后遗症。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是第一次光明正大地让孩子玩手机,玩电脑。学生得到手机电脑后,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都会花很长一段时间大快朵颐式地猎奇式网络浏览,注意力极易受到迁移。这种迁移效应直接影响着学生网络学习时的效率。尤其是老师不能面对面,家长也不能随时在身旁予以纠正,专注力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学生会趁课堂间隙忍不住上网,或者偷偷玩游戏,进而形成网瘾。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长期面对使用电子产品,视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是师生互动不畅。虽说如今网络教学已经实现了视听互动,但是隔着屏幕喊话,隔着屏幕提问,以及隔着屏幕回答问题,都缺乏现场的仪式感和庄重感,特别是一些老师接触此类教学方式会很不适应,加之以上提到学生专注力的迁移,课堂互动极易混乱,教师对在线课堂的把控也受到挑战。除此之外,网络,硬件设备都会对师生在线互动的效果产生影响,使其大打折扣。经历了2020年网课的老师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似乎上一节网课比上一节现场教室课要累得多,因为要反复提醒学生,声嘶力竭。
五是教学评价难以达到理想目标。网课也就限制了课堂上纸笔作业完成之后的朱笔阅批难以实施。无论是在在线考试的组织上和在线试卷的批阅方面,都呈现出短板。比如为了组织一场在线考试,要组织调试学生的摄像头和话筒,网络巡考本就是一个力气活,还要切实做到防止学生作弊,很累。而且学生在无老师现场监考的情况下,其仪式感 也会大为降低,其所学与所呈现,在试卷上体现出来就会大打折扣。2020年疫情复学之后,绝大多数教师对其在线考试进行复盘,结果显示很无奈。

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各地疫情也呈现出不间断式偶发。从各地防疫政策来看,受其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学校。因此,线上教学在此背景下,又被提出。如何有效实施,在202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新一轮网课挑战。
相较于两年的忙乱,现如今各地各学校都制定了相关的预案,也进行了相关的演练。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过分追求其替代性,因此给师生带来很大的工作学习负担,导致师生在此方面的配合度不够,也直接影响了方案、预案执行的有效性。

基于疫情背景下的线上教学,自然要考虑到防控的要求,所以更应该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背景的下临时教学有效结合。我始终认为,线上教学无法取代线下教学,它也只能是一个较短时间内弥补无法学校教学不足的无奈之举,万不可过分渲染其超前性和有效性,而应该根据实际 ,着力做好几个差异化转变。
一是信息技术素养的差异化普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做好对于线上教学的认知,以及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培训学习,使其能够在线上教学实施之时,能够从容应对。各地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还应做好线上教学平台的统一工作,不能五花八门,你用企业微信,我用腾讯会议,他用钉钉。至少在一个学校或一个区域应实现统一。
二是资源库的差异化互补。线上教学不能只是老师和学生换一个地方上课,要着力体现出其线上资源的应用优势。不能隔着屏幕还只是让学生做试卷,而应该充分利用各校的在线教学资源,今年要特别推荐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这一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平台,增加线上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三是课程课时的差异化安排。线上教学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学生注意力的迁移,专注度不够,在线课堂更容易走神。所以在线课堂,就不能仍然沿用40-45分钟时制了,而应该根据情况,比如学生的年龄段,学科特点适当缩短或延长。每天的课程设置也不能过多,每半天时间段最多只能安排两节课的线上教学,以提高师生线上教与学的效率。还要安排好学校复课后,网课内容回炉衔接等事宜。
四是教学内容的差异化穿插。复盘2020年线上教学过程,有一个很大的成果,那就是线上教学内容多样特色,促进了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全面发展。比如线上体育课,线上演讲活动、才艺展示等,既活跃了在线教学的气氛,更是为新时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因此,在线教学在内容设计,特别是课表编排,老师的教学设计方面,要加大力度,以充分发挥优势,克服弊端。尤其要重视对学生的疫情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自律、保护视力等方面的教育,化解疫情带来的学习焦虑,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已经走过三十余多年,在近十年的时间,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面对新形势,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解决特殊背景下的教与学问题,需要更多的思考,万不可一片喧嚣之下,穿新鞋走老路;更不可过分宣扬其对传统教学的取代性,冲击学校课堂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作为一种补偿的教学方式,我们要着力做好方案预案,精心设计,扬长避短,家校合力,落实技术和服务支撑,方能相得益彰。



精彩导读

《湖北教育》2022年第7期:我的“农远”情结

梦想照进现实——我走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大路上

穿高跟上班平底鞋子上课,生活就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大考》热播:高考与疫情相遇,谁的人生不是一场考试

你逃离得了这片土地,是否能逃得过乡愁和身体?乡村读行笔记


  你也可以在作者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百度百家号”“搜狐自媒体”“凤凰自媒体”“新浪博客”“简书”“新浪看点”“UC云观”“恰年家”“北京时间”“企鹅公众平台”“网易云阅读”“虎嗅网”、“砍柴网”、“淘达人”等平台阅读作者更多自媒体文章。



                                                                   喜欢此文请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