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国春秋(吴越往事--吴越篇118)出兵南唐,钱俶的无奈选择

 东吴春秋 2023-06-03 发布于江苏

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十二月,柴荣下诏要求吴越国共同出兵攻击南唐。

虽然吴越国已经向中原王朝俯首称臣五十多年,那都是名义上的称臣,吴越国一向有很大的自主独立权,碰到关键性的问题,中原王朝其实压根指挥不动吴越国。

但这次,柴荣要动真格了,既然你们吴越国已经宣告向后周称臣,那么现在后周要讨伐南唐,你们吴越国自然要联合出兵,不要有什么特殊的胡乱想法和思考方法哦!

钱弘俶迅速做出了自己的答复:毫无条件,坚决服从!

那一缕一统江湖的曙光在柴荣身上越发的耀眼夺目,如果吴越国在柴荣面前有任何的倔强不规行为,必将遭致钱氏家族和吴越国悲剧发生!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二月,当后周军队势如破竹般地攻入淮南时,吴越国方面也开始了针对南唐的军事行动。

吴越国针对南唐的军事进攻目标主要集中在南唐都城金陵城的后花园常州一带。

就在出兵前夕,丞相元德昭却出面强烈反对出兵南唐。

元德昭的观点是:南唐是大国,军力不可轻视,如果我军贸然深入唐境,而周兵未至,谁能尽力作战,能没有危险吗?

元德昭希望等待战场局势明朗化后,再考虑出兵事宜,万一周兵作战不利,吴越即使出兵也没用?

唇亡齿寒的的道理元德昭很清楚,南唐虽然和吴越国经常兵戎相见,但却是横亘在吴越国和中原王朝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有南唐牵制着中原王朝,吴越国的生存就没有问题。

如果联合后周攻打南唐,只能加速南唐的灭亡,南唐灭亡之后,吴越国就很难保全了。

最好能够座山观虎斗,让后周和南唐在军事对抗中相互消耗实力,等待战争局势明朗后,再做出决策。

但另一位丞相吴程却不同意元德昭的观点,吴程是出兵南唐的坚决主战派,在柴荣下诏要求钱弘俶联合出兵之际,吴程便迫不及待地主动请缨,要求率兵攻打常州。

常州是南唐都城金陵的后花园,后周出兵淮南,南唐方面必然忙着调兵遣将死守淮南,常州方面必然防御松懈,如果良机岂能失去?

刚刚在福州城立下战功的吴程希望可以再次建功立业,成为吴越国开疆扩土的不世功臣。

钱弘俶最终同意了吴程的观点,无需等待,立刻出兵,不能给柴荣任何发泄不满的借口。

出兵的问题已经解决,不需再议,肯定是要出兵,但朝堂争议获胜的吴程却又开始折腾闹事了。

吴程虽然出将入相,号称吴越名臣,但人品方面却很有问题,具体表现为嫉闲妒能,睚眦必报。

元德昭的当面反对出兵南唐令吴程很是不爽,吴程便心生歹意,想把元德昭乘机干掉,于是吴程乘机在将士中间制造谣言,称元德昭反对出兵,是不想让众将士们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其居心叵测,十分险恶!

众将士闻听情绪激昂,纷纷摩拳擦掌,准备找元德昭算帐。

关键时刻,钱弘俶及时出面,将元德昭藏匿于王府之中,化解了一场危机。

大敌当前,朝臣之间居然内哄、倾轧,钱弘俶必须及时制止这种不良现象的扩散,吴程在钱弘俶心中的良好印象登时化为乌有,但出征在即,钱弘俶也不可能临阵换帅,吴程再次作为主帅出征南唐。

吴越军队共分三路深入南唐境内,北路由中直都指挥使罗晟率领水军,攻打江阴,策应后周军队,南路由都指挥使路彦铢率领,攻打宣州,当然这两路军队的主要作用是策应,为中路军作掩护,中路则是进攻南唐的主力,由主帅吴程、名将之后鲍修让率领,攻打常州城。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三月,吴程和鲍修让顺利攻破防御薄弱的常州城,擒获守将赵仁泽、副将诸承、向重霸等一百余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成功地第二次开疆扩土。

自从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十二月遭受后周军队攻击以来,南唐方面在淮南节节败退,根本无法抵挡后周的虎狼之师,又被吴越国在后花园常州一带频繁骚扰,李璟只能用焦头烂额、欲苦无泪来形容。

南唐方面很郁闷,在准南被后周军队打得惨不忍睹也就算了了,居然还被弱小的吴越国狠狠地欺负了一把,李璟很生气,决定教训下乘火打劫的吴越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