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如何治疗白喉?

 建明的中医馆 2023-06-03 发布于山东

感受时令风热或燥热之邪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咽、喉、鼻等部位黏膜上形成灰白色假膜,并伴有咽痛、犬吠样咳嗽、气喘、发热等症。如邪毒不解或失治,严重时可损伤心气,出现心悸、脉促或猝然虚脱等危象;邪窜经络,可发生肢体瘫痪。白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秋冬两季较为多见。任何年龄都可患白喉,但以儿童发病率为最高,一般呈散发性,也可形成流行。治疗以养阴清肺为原则。
  白喉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又名“白缠喉”、“锁喉风”。金元时期窦汉卿《疮疡全书》对其临床特征及并发症已有较全面的认识。白喉的命名初见于清代郑宏纲的《重楼玉钥》及张善吾的《时疫白喉捷要》,认为是“疫气为患”,对其诊断、治疗、预防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病因病机 白喉的病因主要是感受时令风热或燥热之邪。但气候因素和素体阴虚、内有蕴热也是白喉发生的重要条件。特别是气候干燥的秋冬两季,若肺胃素有伏燥积热,外邪极易侵袭引动蕴热,内外合邪,搏结于肺胃二经。咽喉为肺胃门户,疫疠邪毒通过口鼻入侵肺系,邪毒积聚咽喉结为白色假膜(俗称白缠喉痹),常同时伴有咽痛,喉肿,发热,干咳等症。若邪毒炽盛,白膜可迅速扩展,阻塞气道,阻碍呼吸,引起窒息而死亡。如毒窜经脉,导致经脉失养,痰浊阻络,可出现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口眼歪邪,肢体瘫痪等症。如邪毒攻心,损伤气阴,可见心悸气短,甚至脉微欲绝的危象。
  辨治 白喉的辨证,一方面以辨别假膜的形态为要点;另一方面则需与全身症状相结合。白喉初起,假膜出现时常可在咽喉部见到白色点状、条状或块状物,并可迅速扩展成片状,边缘清楚不易擦去,此为邪毒尚轻浅;若假膜迅速蔓延,严重时侵及悬壅垂及上腭部,则显示邪毒炽盛;如果假膜由白色转为灰白色、灰黄色,标志邪毒较深,病情进一步发展,严重时可出现颈项肿胀如牛颈。
  白喉初起,患者一般先有发热,或寒热交作,精神倦怠,头痛,咽痛肿胀等,属轻证;若出现面色苍白,精神呆钝,口有气秽,鼻塞音哑,咳嗽声如犬吠样,饮食即呛,属白喉重证;若出现喉中痰声如锯,呼吸困难,口唇青紫,鼻煽肩耸,属白喉危证。
  治疗此病一般以养阴清肺兼辛凉宣肃为主要治则。忌用发散解表之药,特别是辛燥表散之剂。①白喉初起,风热疫毒侵犯肺卫。证见恶寒发热,伴有头痛,咽痛,全身不适,咽部红肿并附有点状假膜,吞咽困难,舌苔薄白、质红,脉浮数。治宜肃肺利咽、清热解毒,常用银翘散加减。②素体阴虚不足,或气候干燥,燥热化火,耗伤肺胃之阴。证见咽部红肿,喉部干燥,发热口干,咳嗽声如犬吠样,喉部出现条状假膜,颜色灰白或灰黄,引饮则呛,舌苔薄净或黄、质红绛而干,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泄热解毒,常用养阴清肺汤加减。③疫毒蕴结肺胃,攻窜咽喉,属白喉危证。证见身热目赤,咽痛明显,假膜已达咽喉深部,颈脖肿胀疼痛,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甚则呼吸困难,面唇青紫,舌苔黄燥或灰干,舌质深绛或紫暗,脉滑数。治宜泻火解毒、涤痰通腑,常用黄连解毒汤加减。如邪毒损伤心气,病程中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心悸,四肢不温,脉律不齐,为正虚欲脱之危象。治宜益气护阴,常用生脉散加龙骨、牡蛎、磁石以益气固脱。
  由于现代普遍采取注射白喉疫苗的预防措施,儿童白喉发病率大大降低,未出现过大流行。此病除应注意消毒和隔离外,对带菌者及接触者,还可内服预防药,如中草药土牛膝根、卤地菊等,有清咽解毒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