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蒯彻苦劝韩信三分天下而自立,为什么韩信就是听不进去?

 奇阶读史 2023-06-03 发布于山东

武涉走后,辩士蒯彻认为刘项胜负的关键在于韩信,想出奇计打动他,就用看相的身份规劝韩信,说:“我曾经学过看相技艺。”

韩信说:“先生给人看相用什么方法?”

蒯彻回答说:“人的高贵卑贱在于骨骼,忧愁、喜悦在于面色,成功失败在于决断。用这三项验证人相万无一失。”

韩信说:“好,先生看看我的相怎么样?”

蒯彻说:“看您的面相,只不过封侯,而且还有危险不安全。看您的背相,则贵不可言。”

以上是蒯彻跟韩信对话的开始。

蒯彻剧照

韩信是一个用间谍来获取情报的高手,再加上他已身居高位,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广,不过,他的渠道再广,也无法得知今后的事情。

蒯彻说自己会看相,只是想吸引韩信的注意力,让韩信认真听他的话而已。

这个蒯彻真的会看相吗?我觉得他应该懂一些,但他主要的才干还是纵横捭阖以及出谋划策。

蒯彻说韩信的面相和背相如何如何,实际上是双关语。

看面相不过封侯,并且不安全。

这一点,不管是出于蒯彻看相的结果还是自己的理性判断,都是很正确的。

蒯彻的意思是,你如果面北侍奉汉王,他最多给你封个侯爵,你还没有安全保障。

汉朝建立以后不过一年,韩信就从楚王到被贬为淮阴侯,最终也没有逃脱被族灭的命运。

不正是验证了蒯彻的话吗!

蒯彻接着说韩信的背相贵不可言,这个“背”不光是身体的背,更是“背叛”的“背”,这一点以韩信的聪明,能领悟得到。

蒯彻首先给韩信分析了一下当前天下的形势,就是如今楚汉争天下,黎民百姓可遭了大难,不像诸侯并起消灭秦朝的时候了!

那个时候,老百姓盼望诛灭残暴的秦朝,他们的愿望也达到了,但是灭秦以后内战不止,民不聊生,父子都战死沙场,无人掩埋,人人都希望这样的残酷形势能够有个了结,期待太平时代的到来。

这是蒯彻对天下百姓之心的分析,就是人心思安。

可现实的情形是,刘项两家打起来没完没了,谁也吃不掉谁,倒霉的还是老百姓,被折腾得精疲力尽。

蒯彻让韩信抓住这个机会,把握人心的走向,我们师出有名,就是让天下尽快安定下来,手段是攻打楚汉两国的薄弱地带,然后向西出兵,为百姓请命,调解楚汉两国的纷争,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这样楚汉两国都变小了,你变大了,你把打下来的领土分给诸侯,让他们拱卫你,到时候天下的诸侯都会来齐国向您朝拜的。

蒯彻还郑重地建议韩信,抓住机会啊!抓住就是福,错过就是祸啊!

蒯彻对天下人心的分析很准确,他对韩信的能力判断也正确。

他让韩信顺人心之大势成就自己的大事,这个建议也很高明。

这样,“安民”的旗号可以掩饰自己要作王的雄心。

韩信你做王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的安危着想,不是要成就自己割据一方的野心。

有一点,我不同意,就是蒯彻劝韩信称王以后再分封诸侯,这不正是郦食其向汉王献计的重演吗!

面对蒯彻的苦心规劝,韩信是什么反应呢?

他说的话跟对武涉说的话一样,就是汉王待他如何如何的好,自己不能背叛汉王。

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史记·淮阴侯列传》

蒯彻听韩信这么说,接着拿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历史上的人和事的教训来劝诫韩信,别把所谓的交情和道义看得那么重要,有几个例子足以让你把这些事情看明白。

第一个是陈馀与张耳的交情,他们发迹之前乃是刎颈之交,因为巨鹿之战,张耳抱怨陈馀不救自己,再加上张黡和陈泽的事,两个人产生了隔阂,后来又因为天下分封,陈馀功劳不小但只被封了个管理三个县的侯,而张耳却被封为常山王,这件事导致两个人的关系由怨恨贬为仇恨!

先是陈馀攻打常山国,赶走张耳。

后来,张耳在泜水边杀掉陈馀。

这事韩将军您是亲历者啊!

您和汉王的交情能比张耳和陈馀之间更好吗?

陈馀、张耳剧照

人家本是断头之交,而您跟汉王之间不过是上下级的关系而已,您想借他得功名、他想借您得天下而已!

你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相互利用、互利双赢的关系!

什么给你吃给你穿,都是哄你的!

你得做长远打算,到时候你失去利用价值,他还能待你这样好吗?

再比如,文种、范蠡尽心辅佐落难的越王勾践,终于使得勾践称霸诸侯,当勾践成功以后,文种、范蠡的结局怎样呢?

文种被逼死,范蠡被逼走。

论忠信,勾践在落难时待文种、范蠡比汉王待你要好,他们两个对勾践的忠诚也超过你对汉王。

我举这两个例子,您还看不透人情世故吗?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切都是利益挂帅,咱不是三岁小孩,还信那什么山盟海誓的话吗?!

现在韩将军您的功劳太大,定三秦、灭魏、破代、略赵、降燕、平齐,这每一样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现在您都做到了,您的勇略和才能非一般人能达到,汉王会很忌惮您的!

您的功劳已到了无法封赏的地步,您到哪里去也不会被信任的,楚汉两国哪里也不是您能容身的地方,自立为王才是您的出路啊!

当蒯彻已经把这些利害关系跟韩信分析透并要继续往下说的时候,韩信打断了蒯彻的话。

他不让蒯彻继续说下去了,为什么?他不愿意听。

是韩信不想做王吗?当然不是。

他觉得蒯彻分析的这些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入他的耳。

韩信不认为自己跟汉王之间的关系那么脆弱。

几天后,蒯彻继续劝韩信,快下决定啊!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断而不断,必有后患!

取大义要舍小义,别光琢磨细枝末节了!

要把握大局啊!

优柔寡断将难成大事!

机会不常有,一定要抓住机会啊……

蒯彻费尽心机规劝韩信赶紧拿主意,不管是出于私心还是为韩信着想,蒯彻把话都说得很透了。

韩信的人性弱点在这一刻显露出来了,他犹豫了……

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作战的韩信那可是非常果敢的,但是面对政治抉择的时候,他竟然上不去了!

为什么?

根本原因在于,韩信只是个军事家,他的政治才干和情商都很有限。

论军事才干,韩信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战场指挥才能跟项羽难分伯仲。

但韩信对人情世故看得不透,太重感情!

他为什么不想背叛汉王?因为汉王待他好。

在汉王这里,韩信能得到常人不能给的温暖。

推衣解食

从韩信的人生经历来看,他年纪不大母亲就死了,自己成了孤儿流浪街头,但韩信又不愿意劳作,也不会做生意,靠蹭饭为生,不知受了多少人的白眼、嘲笑、讽刺……而韩信又胸有大志,不甘心平庸,但总是没有机会,在项羽身边待了三年也没有混出个样子来。到了汉王这里,汉王给了韩信从前想得而得不到的一切!

汉王给我吃他自己的饭,给我穿他自己的衣服,这是什么?真把我当自己人了!

这种待遇是韩信从前从来也没有享受到的!

汉王所给予韩信的这一切,让韩信觉得踏实,自己再不像无根的浮萍一样,没人管没人爱了!

韩信缺少关爱,汉王给了他,这让韩信即使死也不愿意背叛汉王,韩信在世上没有别的亲人,汉王这样礼遇他,那汉王就是他的亲人,背叛汉王是韩信不忍心的,就像丢弃自己的衣食父母一样。

所以,我说韩信的情商低,乃是因为韩信的早年因为缺少爱的滋养,心灵发育不足,谁给了他关爱,他就认定谁,正像早年挨过饿的人,即便是后来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还总怕吃不饱、穿不暖,因为当年挨饿的经历实在是太深刻了!

韩信早年剧照

韩信的政治才能没有突出之处。

首先,他的人缘差。

流浪街头的时候,被人戏弄,但没有看见有什么人帮助他,好像他也没有什么朋友。

这一点比刘邦、张耳都差远了!

刘邦犯事的时候,有灌婴替他顶着,还有萧何、曹参等人维护着;

张耳落魄的时候,有陈馀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

韩信落魄的时候,只有一个漂母可怜他,给他饭吃。

韩信发迹以后,他的孤傲性格就显露出来了,当他被贬为淮阴侯以后,樊哙见到他想他叩头,他竟然感慨自己沦落到樊哙一类人当中了,可见他压根儿没有把刘邦的连襟樊哙放在眼里,其他人入他法眼的也多不了!

当有人控告韩信谋反的时候,刘邦手下的武将们的反应一致,就是发兵灭了这小子!

可见,韩信跟刘邦团队里的人关系并不融洽。

再者,韩信对政治的理解远没有他对军事的理解深刻,他对汉王的认识太肤浅,而汉王对他的认识却很深刻,所以,汉王能将他这个将。

他可能不知道汉王既然现在以国士之礼待他,那都是萧何的建议。

汉王为人傲慢,待韩信客气那只是权宜之计,汉王是个天才的演员,谎话张口就来,反应及其敏捷,演什么都极其逼真,汉王的虚假表演竟然得了韩信的心。

韩信不知道,他所面北侍奉的这位主公,逃难时连孩子都可以不要!

老爹要被人家煮了,自己竟然说什么“分我一杯羹”这样的话!

汉王的狠、阴和毒都不是韩信这个还不足三十岁的年轻人所能参透的。

他认为自己待汉王有情,汉王就会有意。

哪里知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事儿多了!

政治是只讲利益,不讲道义,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政治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考量。

韩信似乎对这一切并没有认识清楚。

最后,蒯彻见韩信犹豫不决,终于失望了!

因为他苦心劝韩信,并不完全出于自己的私心,也是为韩信的未来做考虑。

但韩信这位卓越的军事家却是个在政治上不及格的主儿。

韩信感谢了蒯彻的好意,觉得还是不能反叛汉王。

蒯彻给韩信出这个自立为王的主意乃是冒着杀头乃至灭族的危险的,他见韩信不听,为了避祸就装疯卖傻作了巫师。

韩信真的没有听蒯彻的建议吗?他听了一部分。

他是想做齐王的,并且也很聪明的向汉王请示了,汉王也正式地派张良过来给韩信加封齐王了,既然获得汉王的正式加封,韩信身边的曹参和灌婴就不会多说什么。

这一步棋,韩信走得对,因为自立为王风险很大,弄不好,还没有当上王,就被汉王的亲信给控制起来了!

但是当上齐王以后,韩信就得当机立断,在曹参和夏侯婴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果断格杀,再除掉自己身边的汉王其他亲信,然后再慢慢培植更多自己的亲信!

我们不清楚,韩信在齐国有多少的亲信,他们都在什么岗位,能起到什么作用。

没有自己人,韩信你就是个光杆司令,但我想,以韩信对汉王的判断,他也没有培养多少自己的亲信,因为他对汉王始终有幻想,认为汉王不会伤害他。

只可惜,韩信不是君王之才,他只会打仗,就算自立为齐王,也不知道他的国运有多久,但是也比他后来被汉王捏在手里随意升降,最后又被诛杀乃至灭族要好得多!

这当然只是我的一点愚见罢了!

司马迁在史书当中并没有记载所有的细节,很有可能的是,当时韩信在齐国的情形,根本不具备自立为王的条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