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山水寻找大道之源,恽寿平绘《读易图》

 夕妙斋 2023-06-03 发布于上海

这幅画名为《读易图》,是清代画家恽寿平的作品。画中题跋有“临元人”字样,很容易让人单纯理解为这是一幅仿古山水画。

实际上,仅是技法上的仿古,画作主题是清初画家的情感表达。所谓“读易”就是文人墨客读《周易》的意思,描绘文人日常,展示文人思想。

《周易》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易经》和《易传》。这部书晦涩难懂,被誉为“大道之源”。
画家创作这个题材,旨在暗示山水画中也有大道,值得人们仔细体会,一探究竟。
恽寿平在画中强调文化内涵,人们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在山水中寻找文人情怀与审美境界。
清代学者认为,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恽寿平觉得,画中也有《周易》的道理。

Image

恽寿平 读易图
读《周易》这个细节,在画面中并不突出,恽寿平为什么要这么画呢?古人喜欢含蓄表达,给欣赏者留下想象空间。
恽寿平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文人学习的《周易》的虔诚之心。一间瓦舍,绿竹环绕,林荫掩盖,身处其中可以明心静气。
这样清幽舒适的闲居之地,在学习之余可以饱览山水胜景。清代很多画家都创作过这个题材,恽寿平和他们相比,更重视山水的内蕴。
高远起伏的山峦,秀润明洁的笔墨,天真平淡。他极力表现山林野趣,赋予作品淡泊之意。
构图上突出山势高远、流水清音,让人们明白“大道”藏在自然山水之中。

Image

恽寿平 读易图 局部
可能有人已经看出来了,恽寿平画《读易图》别有寄托。元代和清代的统治者都不是汉族,朝廷的统治让文人感到压抑不安。
文人研究古籍经典,是无奈的选择。他用元人笔意,画现实生活,暗中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借助《读易图》这个主题,为了清代文人的境遇鸣不平。
用山水画反映文人生活的传统由来已久,恽寿平用山水画揭示社会状况在清初画家中显得与众不同。
当一众文人墨客投入经学领域进行研究,到底是好是坏?恽寿平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让这幅画的思想性稍有削弱。

Image

恽寿平 读易图 局部
恽寿平把文人境遇与水墨山水结合,充满逸趣。《读易图》在构图上稍显粗疏,用墨简淡,画中甚至有一种孤芳自赏的韵味。
他把人们对逸气的感受画了出来,在风格上有别于清初四王。恽寿平对山水画的理解高于四王,他的画中有静气,也有清气。
人们喜欢用幽淡形容恽寿平的笔墨特点,这和他崇尚自然的艺术理念有关。
他长期坚持写生,笔下山水看似平淡无奇、随意经营,没有一丝尘俗气息。他把文人研究《周易》的场景画成仙境,引人入胜别有一番滋味。

Image

恽寿平 读易图 局部
很多人只知道恽寿平擅画花鸟,看了《读易图》就知道,倘若他一直创作山水画,其成就也许可以比肩四王。
因为他是一位有想法的画家,他笔下描绘的是诗画山水,是文人的所思所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