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液”病症久治不愈,宜治肾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23-06-03 发布于江苏

五液病症久治不愈宜治肾

作者/陈俊文、杨先环

涕、泪、涎、唾、汗,统称“五液”,是人体内津液代谢的产物,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并与脏腑密切相关,正如《素问·宣明五气论》所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因此,对五液病症从其所属的脏腑论治,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然“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逆调论》)“肾主五液”,(《临证指南医案》)人体津液有赖肾中精气的气化蒸腾与固摄闭藏,方能够正常输布和排泄,以维持其代谢平衡。

若肾气亏虚,不仅直接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而且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减退、津液代谢失调,致使体内一些液态物质过量流失而形成多汗、多泪、多涕、多唾、多涎等病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笔者据此指导临床,对五液病症久治不愈兼见肾病征象者,多从肾入手施治,常获满意疗效。

一、温肾益气疗清涕

彭某,女,65岁,1978年11月4日诊。

主诉:常流清涕,时轻时重已三年余,近半月加重。患者平时稍有凉感则清涕自出,多无明显外感症状,夏轻冬甚,屡治不愈,兼见面色萎黄,健忘,耳鸣,听力减退,手足欠温,夜尿频数。舌淡少津,脉弦细而迟。证属肾阳亏虚,肾气不固。拟右归饮加减。处方:

熟地20克,淮山药15克,枸杞子、杜仲、益智仁、党参、黄芪各12克,山萸肉、制附子各9克,炙甘草6克。

服三剂,流涕稍有减轻,依方再进十剂后,流涕基本消除,夜尿每晚减至一、二次,自觉听力、健忘等症均有好转,原方续进五剂以巩固疗效。一年后面告,流涕症未再发作。

本案系年过花甲之人,肾气已衰,又不善摄生,致上流清涕,下多夜尿,此乃肾气不足,水津失于温化固摄之象。然《临证指南医案》云:“其有精气不足,脑髓不固,淋下无腥秽之气者,此劳怯根萌,以天真丸主之。”考天真丸方由精羊肉、肉苁蓉、淮山药、党参、黄芪等补益脾肾之药组成,故仿其意以右归饮化裁而取较好疗效。

二、填精补肾治多泪

郜某,女,47岁,营业员,1976年3月20日诊。

主诉:双目流冷泪、视物昏花已三月余。患者常发眩晕,视力下降,神疲乏力,面色萎黄不华,齿松发脱,腰酸腿软,月经量少,每次行经十余日方尽,曾以“更年期综合症”论治,但未坚持服药。

三个月前继作泪下无时,泪水清稀,视物昏花,自购石斛夜光丸,服后无明显效果。查舌淡胖,脉细无力,尺脉沉弱。据脉症分析,当属肾精亏虚,即予大补元煎加减。处方:

熟地、龟板各15克,山萸肉10克,淮山药、枸杞子、菟丝子各12克,葛根20克,石斛、炙甘草各8克,参须6克。

服五剂,精神好转,腰酸腿软明显减轻,依原方再服五剂,流泪大减,视物较前清晰,又进五剂,双目流泪已止,服药期间未发眩晕,自觉精力充沛,续进杞菊地黄丸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流泪症未见复发。河北老中医祖传秘方,专病专方特效疗法,屡用屡效,治愈率高。疗效显著,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本案妇女年近半百,神疲齿摇、发脱等早衰之象已现,又添冷泪不时而下,其肾之精气大亏可见。《医贯》云: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肾藏精,故治目者,以肾为主。目虽肝之窍,子母相生,肾肝同一治也。”肾水充则木自敷荣,此正合“治病必求于本”之旨,切不可见病治病也。

三、补益肾气摄涎唾

陈某,男,62岁,1978年11月17日诊。

主诉:唾多、涎多,时自口角溢出已一月余。患者平时常头昏,健忘,耳鸣,听力减退,小便频数清长。两个月前曾患疟疾已治愈,嗣后自觉神疲乏力,唾液,涎液渐多。

检查:面色黧黑,舌淡尖略红、苔白滑,脉沉缓。曾服补中益气汤、理中汤等加减治疗,无明显效果。综上所述,证属肾气虚衰,固摄无权。治以温肾补气摄津,予金匮肾气丸加减。处方:

淮山药、益智仁、枸杞子各15克,熟地、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制附片10克,肉桂5克,炙远志5克,山萸肉9克,参须6克。

每日一剂,连服十五剂,涎唾自止,余症亦明显好转,续进金匮肾气丸巩固疗效。

唾为肾精所化,咽下有滋养肾精之用,《内经》中即载“咽津养气”之功法,因而大量吐唾则肾精不足,涎为脾主之液,脾气主升而根源于肾阳,先后天相互影响,故流涎过多亦损及于肾。本案患者年老肾虚,加之疟病而肾气益损,以致肾虚不固,无力收敛而涎唾自溢,故补益肾气能奏摄津液、止涎唾之效。

四、补肾滋阴止汗泄

王某,女,37岁,1977年5月5日诊。

主诉:自汗盗汗,时轻时重已近半年。患者于半年前生一男孩,产后第二天睡醒后发现自己出过汗,衣衫湿润,渐至白天也汗出,动则尤甚。经治一个月,自汗有所好转而入睡汗出依然。伴见气短乏力,腰膝酸软,健忘,有时眼前发黑,五心烦热,乳汁全无。

检查:面色无华,舌红、苔少欠润,脉沉细。证属肾之气阴两虚,予右归饮合大补阴丸方加减。处方:

参须、五味子各8克,熟地、淮山药、枸杞子、黄芪、龟板各15克,地骨皮、知母、煅龙骨、煅牡蛎各12克,山萸肉10克,炙甘草6克。关注公众号 行之医话

服三剂,出汗有所减轻,依原方再进五剂后,自汗盗汗止,余症随之消除,面色渐红润,再进两仪膏以巩固疗,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经曰“阳加于阴谓之汗。”汗出过多,不仅伤阴,必损及阳。阳气虚衰,不能卫外而为固则自汗,阴虚不能内营而敛藏,则阴液外泄而盗汗。肾为人体阴阳之根本,患者产后元气亏虚,加之久汗不愈,伤及于肾而见腰膝酸软、健忘、眼前发黑等肾之外府失养、髓海不充之象,因此取补肾滋阴而收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