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沈年洪重用麻黄治慢性咳嗽、喘咳

 经方人生 2023-06-03 发布于四川

众人皆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也如此,古人云祸患积于忽微,对于身体微小之异常,切莫等闲视之。每日学习中医知识,为健康而努力,学会自救。请用心读完或者转发、点赞、同步看一看,造福更多的人

图片

慢性咳嗽有很多种类,沈氏所讲慢性咳嗽仅指以咳嗽为主要症状,X线胸部检查无明显病变或仅有支气管炎病变,而把肺部肿瘤、肺结核和其他系统的疾病排除在外的慢性咳嗽。

沈氏在工作中诊治的一些慢性咳嗽患者先期在其他医院西医内科诊治过,都用过了几种抗生素治疗,且用量较大。

沈氏遇到此种情况很少再用抗生素,而是注重应用中医药治疗。在十几年的探索、借鉴、积累中,逐渐形成了在重用麻黄的基础上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自拟了麻精汤治疗慢性咳嗽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基本方:炙麻黄 10~30g,黄精 20~50g,生黄芪20g生白术20g,杏仁10g,生白芍 10g,炙甘草10g,鱼腥草 10g,麦冬10g,南沙参20g,浙贝母10g,全蝎 5g,全当归 10g,枸杞子 20g,肉苁蓉 20g,桔梗 10g,法半夏10g。

热象明显者加黄芩 10g,以清热化痰止咳;

寒象明显者加桂枝 10g,以温肺通经止咳。

笔者临床门诊中所遇见的慢性咳嗽患者热象明显的很少,大多数是寒热不明显或显寒象者。

沈氏在南京中医学院学《中药学》时,老师说麻黄常用量在 3~5g,夏季一般不用,有“夏用香薷,冬用麻黄”之说。沈氏在刚刚开始行医时,也一直使用常规小剂量(3~5g)。有一次在门诊接待了一位来自四川的打工青年,要求转抄一张治疗咳嗽的中医方,该青年说四川当地咳嗽一般就用此方治疗,而且效果比较好。

沈氏看了此方用药,方中麻黄用量15g,其他用药与苏南农村没有多大区别。以后就试着在加大麻黄用量的基础上结合辨证论治,自拟了麻精汤来治疗慢性咳嗽,效果确实比较好。麻黄用量从 10g 渐增至 20g 以上,最多用至30g,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以大剂量的麻黄宣肺止咳的同时,辨证结合使用

黄精、黄芪、白术、白芍、甘草、麦冬、南沙参益气养阴;

杏仁、法半夏、浙贝母、桔梗止咳化痰;

枸杞子、肉苁蓉补肾;(久咳伤肾,身体必然有虚)

当归、全蝎活血通络;(久病如络,久咳想必也是如此,同时全蝎息风镇痉之作用,久咳的话,从西医角度认识呼吸肌有一定的痉挛)

鱼腥草清热解毒,

寒温并用以制麻黄之辛温。全方共奏宣肺止咳、益气养阴、补肾化瘀之功,用于治疗肺气上逆日久而致气阴亏损、肾虚血瘀、虚实夹杂的慢性咳嗽,可达良效。

曾治一男性患者,13岁,中学生。2002年10月15日因咳嗽2月余来诊。自诉2个月前开始咳嗽,低热。诊为支气管炎,用抗生素治疗,热退,但咳嗽持续至今,夜间和劳累汗出后咳嗽加重。诊断:咳嗽,有少量白黏痰,舌淡红,苔薄,脉细,查体温正常。

X线胸透示:肺部未见明显异常,诊为慢性咳嗽。证属肺气久逆,气阴亏虚。治拟宣肺止咳,益气养阴。

用麻精汤治疗:炙麻黄 20g,黄精50g,生黄芪20g,生白术20g,枸杞子20g,肉从蓉20g,杏仁10g,生白芍10g,炙甘草10g,鱼腥草10g,麦冬10g,南沙参20g,浙贝母10g,全当归10g,桔梗10g,法半夏10g,全蝎5g。5剂,水煎服,每天2次,并嘱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晚上早点休息,避免劳累和受凉,饮食清淡一些。

5 剂后,患者咳嗽减轻,再服10剂,共服15剂,咳嗽止而病愈。


END

郑重提醒

本公众号内容为茯苓仙君所作,仅为传播中医知识,能运用简单中医知识帮助自己帮助家人。里面涉及的中医药方,仅供学习交流用,中医奥妙无穷,需要辨证论治,圆机活用,整体调治,具体治疗,不可一叶障目,若有需要,请咨询医院里面的中医。请帮我转发,帮助更多的人,以示鼓励,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