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溃疡、反酸!给你讲一方,肝胃同治,双剑合璧,两全其美

 流形sbz 2023-06-04 发布于甘肃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应读者的要求,谈谈胃溃疡、胃痛、口苦反酸的事儿。

你知道吗?这个病一旦出现,意味着你的身体里,有两个脏器在打架。

其中一个,是肝。

另一个,是胃。

这两个脏腑,就好比一对欢喜冤家。要好的时候,人啥事儿都没有。闹气情绪来,人就跟着难受。

所以说,中医治这个病,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调和肝胃,为这两家说和。两边都劝好了,不吵不争了,人就没事儿了。

我来给你说说,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当代中医大家,董建华先生,运用此法治病的例子吧。

话说有一个男子,当时是42岁。

他很早以前就有胃痛的问题,最近这两三个礼拜,加重了。

主要表现是,胃里头一阵一阵地疼,疼的时候带着后背,而且口苦口干口渴,往外呕吐酸苦水。什么时候疼得厉害呢?就是空腹的时候。

无奈之下,他慕名求治于董建华教授。

董师仔细一看,患者脉弦,舌边发紫,而且舌中心苔黄腻。细问得知,患者小便黄,大便干,食欲不振。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董事就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金铃子10克,延胡索5克,乌贼骨10克,黄连2.5克,吴茱萸1.5克,炒五灵脂10克,香附10克,煅瓦楞12克,枳壳10克,陈皮和青皮各5克,佛手片5克。一共开6剂。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以后,诸证大有好转,一剂下去就舒服多了

后来,董事遵上方稍作加减,继续投用,直至患者饮食正常,临床治愈。

这是医案的基本经过。我把主要的部分,说给你了。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董建华前辈,是怎么为患者的肝胃“劝和”的。

你看,此人就诊当时,脉弦,这是典型的肝郁气滞、肝气失和的脉象。

平时,患者口苦、呕吐苦酸水,这是肝胆之气失和,胆气上逆的表现。

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不行。所以,患者有血瘀的问题。他舌边发紫,就是典型的血瘀表现。

中医讲,肝属木,脾胃属土。肝气郁滞,横逆犯胃,所以患者会表现出剧烈的胃痛之感,且食欲不振。

肝郁日久,难免化热伤津,所以患者苔黄腻,大便干,小便黄。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肝郁了,就疏肝理气。胃不和,就和胃止痛。左手调肝,右手理胃,同时再去抑酸、活血。这就是基本的用方思路。

再来看看当时董师用的配伍——

金铃子10克,延胡索5克,乌贼骨10克,黄连2.5克,吴茱萸1.5克,炒五灵脂10克,香附10克,煅瓦楞12克,枳壳10克,陈皮和青皮各5克,佛手片5克。一共开6剂。

这里头,金铃子和延胡索搭配,就是金铃子散了。它能干啥呢?就是疏肝理气、清热止痛的。它最初治疗的,就是肝郁化热诸证。其中金铃子可以疏肝气,清肝火,延胡索可以行气活血。

再看黄连和吴茱萸。这两个搭配,就是左金丸了。它可以清肝泻火,降逆止呕,治肝火犯胃。患者的通常表现,是胁肋胀痛、吞酸嘈杂、呕吐口苦、嗳气和胃胀,舌红苔黄和脉弦数。其中吴茱萸疏肝下气,黄连清热泻火。

可以说,左金丸和金铃子散的联用,基本奠定了疏肝气、清肝热、理气止痛的治疗构架。

在这个基础上,用乌贼骨、瓦楞抑酸,用香附、佛手、青皮、陈皮、枳壳理气止痛,用炒五灵脂活血化瘀。

如此,就可以实现治疗目的了。

在中医临床上,类似这种金铃子散和左金丸联用的思路,比较多见。董师的这张配伍,很典型,十分合乎规律,因此堪称典范,很有借鉴意义。文老师觉得,胃溃疡有上述症候者,不妨将其记录。日后有机会,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来借鉴、应用。专业读者朋友,您不妨拿来做个参考样板,为日后临证提供借鉴。

总之,对胃溃疡这个病来说,调和肝胃是非常多见的思路。证属肝胃不和、肝郁化热的患者,数不胜数。这就提示我们,为了预防这个病,或者说延缓其发展,我们必须调畅情志,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事实证明,绝大部分的胃溃疡患者,病情的起伏和情绪波动,有直接关系。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