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光日新1879】爱新觉罗.玄烨:《庭训格言》(6):修身修什么?

 新文艺 2023-06-04 发布于山东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e启读《传世家训》

我们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的“修身”是修什么呢?

有解释说,修身,就是指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简单点说,就是加强自身修养。

那么,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呢?

说法就不一而足了。有人说要经常看书、要懂礼、知礼、守礼、要和有素质、有教养的人相处、要改正自身的缺点、要从思想深处改善、从细节着手、改变谈吐、不乱发脾气等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在康熙看来,修身应该就是修心,而修心首先就要立大志。

“人心一念之微,不在天理,便在人欲。是故心存私便是放,不必逐物驰骛然后为放也。心一放便是私,不待纵情肆欲然后为私也。”

俗话说“善恶只在一念间”。这个一念是很微小、也是很微妙的,它不是天性的变化引起的,往往只是人心的一转念;而人心意念的一转,又通常是因为人产生了私心杂念。所以,有私心杂念就会胡思乱想,并不一定是受外界刺激才产生的。人胡思乱想了就必然有私心妄念,并不是自己内心真正需要才产生的欲望。

“惟心不为耳目口鼻所役,始得泰然。故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以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这里我有个疑问:康熙为什么把心与耳目口鼻放在一起比较?据查,现在常说的“五官”(耳眉目鼻口是“相学”的定义,属于迷信;中医通常是指耳目鼻唇舌,《黄帝内经》有云:“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肾主耳”“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中没有“心”;耳目口鼻总共有“七窍”,跟“心”似乎也没有太大关系。或许,是以能感知外界刺激来论的吧?!

耳目口鼻不能自主思考,它们的“意念”都是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听到、看到、尝到、闻到的,都是外界而来的。没有外界刺激就产生不了“意念”;只有心不受外界刺激影响,它有自主思考能力,可以自主地想,就会想出东西;不想,可能就什么也产生不了。这是天生就有的能力。所以,修身就是要修心,不让自己产生私心杂念,先在大的方面立下志向,外界的小刺激、小诱惑就不能动摇我们的内心了,我们也就不会胡思乱想了。真正做到了修心,也就成为德行高尚的人了。

72岁大妈,从去年疫情期间在家“禁足”开始,通过网上视频自学短视频拍摄、制作,如今已能自主完成短视频的摄制,为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新光影像】

读书改变生活

学习改变命运

《新光影像》

用影像记录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