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翁现象及其与人生观和生活作风之关系(下)

 昵称503199 2023-06-05 发布于湖北

许老师国学讲堂 许老师国学讲堂 2018-01-08 08:00

醉翁现象及其与人生观和生活作风之关系(下)

元稹的情感历程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文人在遭遇苦痛和挫折之后感情的移位和变态。元稹少年家贫,生活清苦,志趣清高,他在《与晦侄等书》中说:“吾生长京城,朋从不少,然而未尝识倡优之门,不曾于喧哗处纵观。”后来娶了妻子韦双文,她原是富贵人家女儿,贤惠朴素,持家有道,夫妻感情甚笃。可韦双文二十七岁时不幸病逝,元稹极其悲痛,落魄失志的男人想起贫贱妻子的好处,此时才有真情出现。妻子死后,元稹极尽怀念之情,他写诗怨叹道:

闲坐悲君亦自悲,           百年能有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           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渺冥何所望,           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与韦双文的相爱,是平生第一次爱的激发,刻骨铭心,妻子死后,他久久难以忘怀,他把两人的爱情故事写成著名的传奇《莺莺传》,把韦双文塑造成至大至美的人物形象——崔莺莺,以此来寄托对妻子的长怀久念。

但是,后来元稹任四川监察使,就与蜀中名艳薛涛有一段过往。五代何光远《鉴戒录》说:“薛涛者,容仪颇丽,才调尤佳。”她居住在枇杷门巷。元稹频与诗唱往来,似乎找到了一点慰藉。

元稹改任浙东观察使时,寄情于山水冶游。《旧唐书》说:“稹移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会稽山水奇秀……而镜湖秦望之游,月三四焉。”他认识了江南名伶刘采春。刘采春以善唱罗唝曲而出名,(罗嗊曲,词牌名,因陈后主在金陵所建罗嗊楼而得名)元稹以诗赠之曰:“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又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即罗嗊曲)对她极尽赏识赞美。元稹在浙东任职七年,与其缠绵不断,于东武亭醉后题诗还说:“因循归不得,不是恋鲈鱼。”此时的元稹已经把往事收起,而把情感抛撒于别处了。

白居易与元稹书曰:“到处歌女皆能歌吾诗。”长安歌女以“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身价大增,白居易也因此出尽风头,引得元稹也动了心,乐此不疲,其创作的品质也大打折扣了。

再者,吃药在当时仍然是一件有争议的事情,但元稹吃起药来“奋不顾身”,终于酿成悲剧,死时才五十二岁。

孔子教唆子贡挑逗浣衣姑娘,可他最后以“斯妇人达于人情而知礼”来收煞;朱熹见村姑而失态,则以“夫茅檐之下,尚有绝色,四海之广,岂无大贤”来自解。而元稹却是从遭遇苦痛,寻求解脱渐趋于放荡不羁,玩世不恭,一路走去,不知回头。

就元稹来说,其精神实质可以归于颓废一派,当其得志,则寻求感官的刺激,当其落魄,则沉溺灵魂的麻醉,在古代文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醉翁现象从表面看是未老先衰的现象。未老先衰,究其原因,与古代文人普遍具有的浪漫情绪瓜葛相连。由浪漫而颓废,有时仅是一墙之隔,不知收足,越雷池一步,则铸成大错而不自知。古代许多文人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收煞不住,而跌入苦海,这才是问题的实质。人生富贵就要享乐,心有块垒则应消释,似乎天经地义,但凡事有大利必有大弊,有大快必有大痛,智者应知如何把握。有人说,这个世界什么都有,你要什么就拿走什么,但你必须留下相应的代价。的确如此。古人说:“有好皆能累此身”,古代文人由其浪漫的人生观出发,采取此种放荡的生活作风,导致其一生之悲剧,思想的颓废是最根本的症结。

读古代文学作品,往往只读选本,评价古代文人,往往只注重其文学成就。古代文人玩的不止于文学,还有许多,这些生活踪迹,在其文集中都会有所反映,如果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则难免以偏概全,失于片面。《红楼梦》中那面风月宝鉴,从正面看是美人,从背面看是骷髅,最有辨证法。孟子“知人论世”的观点,其实是一种读书的方法论,也是“看人”之一诀。这也许是“醉翁现象”给我们的一点启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