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年代的老照片:公共汽车的记忆,追寻成都的足迹

 泊木沐 2023-06-05 发布于辽宁

在80年代,成都人的出行方式以公共汽车为主,而不是脚踏车。在成都人的记忆中,那时成都的公共汽车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的有轨电车居多。一系列从时间和空间中走出的影像,向你展现了1980年代成都公共汽车的发展历程,你是否对这些公共汽车有过一些印象?

成都80年代4号公共汽车,它的原型是上海机车公司出品的“上海”牌的有轨有轨有线,而这张图片中的“小客车”是一部可以容纳30至40人的小型客车,它的目的地是什么呢?这一路上有什么车站?(向下看,下面是地图)

在这炎热的夏季,一台蓝色和白色的有轨电车正行驶在公路上,或许是因为高温的原因,这台巴士的所有窗户都是敞开的,甚至还有一块遮阳板被掀开。道路中央有一个小花园,很多人正在两旁树荫下散步,你觉得这里是成都的什么地方呢?

3号公共汽车进入车站,它是一趟两节车厢的有轨电车。大巴车还没有停下,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小孩从大巴车的正要走出来,第二个大巴车里,一个身穿红色连衣裙的女人也要走出来。那时的公共汽车是有两扇车门可以让人上去,而不是今天的公共汽车,要从前面进,从后面出来。

一台大巴车停靠在马路边上,里面的驾驶员正忙着修理车胎,而他身边,则站着一个小孩子,好奇的望着这边。这年头,驾驶员的技术都很好,不但能开,还能修。这也是被那个年代的环境所迫,那个年代的车子极有可能会报废,报废之后,还得靠自己修理。

一台有轨有轨电车就这样静静地停靠在道路中间,这台有轨电车显然是出了故障,它的门是关着的,上面两条粗大的麻花辫也被取了出来。估计是车坏了,停在了马路中央,等着修理。当时,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车子一坏,他们就得赶紧把“大辫子”取下来,然后把车子开到马路中央或者马路边上,好让后面的车子通过。在这样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被送下一辆大巴,然后坐上另外一辆大巴。

一九八○年代成都市有轨有轨电车路线。如上图所示,那时的成都只有火车北站,西门站,通惠门站,新南门站,九眼桥站,牛市口站等6大枢纽站,而公共汽车只有5条,你是成都人,对这5条公共汽车站是否很熟呢?

1980年代,4号线在成都车站。从图片中可以看到,这里是4号公共汽车的首末站,在很多成都人的记忆中,4号公共汽车是由铁路北站开往同慧门的,请问您知道这里是什么车站?

成都80年代5号线公共汽车停靠站。由于5路由火车站开往九眼桥,而九眼桥又是成都客运最多的一条路线,因此该条路线上的所有有轨列车均为两节式。这个两节车厢的载客量要大于一节车厢,你有没有在成都搭乘5号车厢的车厢?

1980年代,三线有轨有轨电车正在成都街道上穿行。透过窗户,依稀可以看见车上坐着不少人,还有不少人正挤在车厢的走道上。路上有不少人在骑车,这是唯一一台汽车。成都的街道,虽然不算太宽敞,但也没有太多的拥堵,毕竟汽车比摩托车要少得多。

1980年代,3号线在成都开站。成都的市民们,都知道3号线在牛市口站,后面有一座五层高的红墙小洋房,你能从图片上看到这里是什么地方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