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圣医理躬行集•不升之病•陈某崩漏难止案

 四圣医苑 2023-06-05 发布于广东

不升之病

陈某崩漏难止案

陈某,女,46岁。2021年8月5日晚问诊称,6月6日月经停后约一周,下大块黑血块,出血不多,持续五日左右。但精神尚可。五日后又见经水,色红,量稍多。后时多时少,持续不断。7月11日,因伴见舌质稍红、便黏、口干,经毕业于广州某中医药大学的医界青年翘楚诊为湿热。服中药二日,出血无改善,反见气弱乏力。14日服独参汤,15日血止。但仍持续有褐带分泌物。常上午头晕,休息后改善;下午可。后又服归脾丸一周,便干、口干。今日又见经水。无咽痛。动则汗多。眠可。纳一般。小便淡白或淡黄,常怕冷,小腹深按有硬块。多年未体检,以往经期偶有血块。自认为并非情志因素影响。自觉似为年初以来,饮用乌龙茶较多所致。微信图片见舌淡,边尖齿痕,并见瘀点,舌尖瘀点多;舌中白厚苔较明显,并见散在3-4mm大小无苔圆斑。辨为血虚血瘀,中下寒湿,乙木郁陷并略见伤阴之证。药用:

炙黄芪50  仙鹤草70  制首乌30

赤芍30  丹参35  益母草35

刺蒺藜15  干姜(炒)20

茯苓30  黑附片(先煎)30

沙参30  生牡蛎(先煎)50

川椒(炒,去汗)10  炙甘草10

三剂。7.5碗水煎成1.8碗,分2次,空腹或饭前服。

处方当晚9点称找遍当地药店,买不到炙黄芪,未服药。因日间血量较多,嘱先用桂附理中丸、桂枝茯苓丸。药后初始略可,下半夜又出血多。次日(6日)早上8点许称血量比通常经期较多,但精神尚可。嘱处方汤药未煎好前,先用下药:

炙甘草15  炮姜30  血余炭30

制首乌15  川芎50

肉桂(后下)15

煎30分钟服,另用红参30、元肉50,煎30分钟,连渣服。并将昨日(5日)方中炙黄芪增为90克。

至下午5点,称服昨日(5日)初诊药方一次,血量减为如平时经期(自谓按时间推算,其时恰在经期),精神好转。嘱二次药汤之间,可视情加服1-2次桂附理中丸+活络效灵丹(或小活络丸)。

8月8日傍晚称,精神大致恢复正常,上午已无头晕。血量为正常第四日量。下午腹泻一次,泡多、无臭。自谓似排寒。嘱原方再三剂。

8月11日上午,经水大致停。偶有一点。自谓相比药前之血漏,“缓解很多”。略觉有痰,痰偶黄,自认为有热。精神可。无口苦、咽痛,但口干。舌见较多厚腻苔,舌面瘀点未见明显消退。略改方:

桂枝15  炙黄芪70  丹参50

草红花13  桃仁(打)13

紫苏子(打)20  姜厚朴16

沙参30  生牡蛎(先煎)50

仙灵脾20  土茯苓30  生薏仁50

神曲(炒)15  干姜(炒)15

炙甘草10

三剂。按说明书量加服小活络丸,日3次。

8月13日晚称,经尽。神旺。鉴于舌尖瘀点未见明显消退,后续在去湿、滋肝、补肾的基础上再行活血、祛瘀。

9月25日晚称,月初经来,一周左右,正常血量,无血块。近十日又服调理方五剂,本月精神状态可。未再用药。

此案患者前有血崩,历时二月,刻诊之日,又见血崩。证甚危重,却非疑难。只是五运六气的影响相对大了点而已。至于未作仪器检查,并无实质影响。这个问题,想想中国古代的医生施治,是否必须依靠西医仪器就知道了。

此案想说的是,从医界青年翘楚的“三黄三地”方(黄芪、当归、黄芩、黄连、黄柏、艾叶、地榆、生地、熟地、陈皮、枳壳、薏苡仁),到独参汤,再到归脾丸,如果按照传统的专业的说法,都没错。问题是,事实上仍然是错了。学中医的经常有人批评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此证他人之中医治法,又何尝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归根到底,还是医理有偏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