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问诊理要•百病问诊“六要”•渴

 四圣医苑 2023-06-05 发布于广东

临证问诊理要

一、百病问诊“六要”

(二)渴。一般问“渴否?饮量?水温?

“渴”的问题,从六经来讲,主要是了解“手太阴肺经是否燥热?足少阳胆经是否火炎?足厥阴肝经是否风动?足太阴脾经是否湿郁?”的问题。

1.外感。外感见“渴”,一般是肺胃燥热。尤其是年轻人、身体壮实的人,简单说,阳盛之人,其外感而表邪外束的时候,呈现的往往是阳盛之证。这个“阳盛”,常常表现为肺胃燥热的症状。这是《伤寒论》的白虎汤证或承气汤证。这时,往往身上并见大汗出,即表气已开。如果“无汗”而“恶寒”,是寒邪在表而并见肺燥,是麻杏甘石汤证。这两种情形,往往喝水比较多,且喝的水温偏冷。五运六气中,燥金过旺之时,也可导致出现“肺燥”的外感病,当是之时,生津润燥必不可少。

外感见“渴”,身体不是很好的人,则常常是因为中焦湿郁,津不上承的缘故。这是《伤寒论》的五苓散证。这种情形的“渴”,喝水不多,水温偏热。还有一种常见情形,即唇舌红的人,可能也想喝水,次数可能也不少,但实际上喝的并不多,这种情形,只是血热初步导致肺热而已,肺热尚不严重,中热也并不严重,所以喝水润润口舌。水温则随其中焦的寒热偏胜而不同。不过,后面这种情形中,存在一种“情形中的情形”,即《伤寒论》第六条的“温病”。该条文记载的患者主要症状是“发热而渴,不恶寒”。该证,患者必然是“唇舌绛红”的,血热阴虚之故。喝水可能较多,且偏冷,血热导致肺热,且较严重,已经接近上文的“肺胃燥热”证了。但是,这种病不是白虎汤、承气汤、麻杏石甘汤能治的。木火久焚,仅清热而不滋阴补血,不能愈病。

2.杂病。无论外感、内伤,“渴”的直接病因其实都是“肺燥”。只是,“肺燥”,到底是寒邪外束,气郁致燥,还是五运六气,燥金过旺,或者是相火刑克,还是风动致燥,还是中焦湿郁,其深层原因有所不同而已。

杂病口干、口渴,或者晚上干至舌根等,往往是足厥阴肝经郁陷,风动生燥所致之“干”和“渴”。其人必然有其他“风象”,如阵发性剧烈咳嗽、绞痛、小便泡沫,或手颤、头摇、眩晕等。除个别身体尚可的,肺经燥热较甚之人,喝水较多、偏冷(病例可参《素灵微蕴·消渴解》)。其他的,基本上是喝水次数可能多,水量一般不多,偏温热。这种病的治疗,息肝风、达肝木是先手棋,润肺燥当然也是必须的,至于是否需要滋肝血、暖肾水、燥脾土或是清相火、降胃气,则需临证另行细察。

杂病口干、口渴,还有一种较常见的,是中焦湿郁,不能“脾气散精,上输于肺”的缘故。这种情形一般喝水次数也不多,每次喝的都偏温热。这种患者,通常并见白厚滑舌苔。舌苔不明显,则湿郁不明显,宜察其是否阴虚。

强调一点,问“渴”,要问他“没有觉得口渴?不要问他“平时喝水多不多?”小伙伴们往往是他妈觉得他渴,然后他养成“多喝水”习惯的。“妈坑”而已。其实他不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