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一代对于“职业打假人”的“对”与“错”

 washcloth 2023-06-06 发布于北京

“职业打假人”也是近几年出现的职业,“打假”顾名思义是打击制假贩假。职业打假是指通过购买或消费假冒、不合格产品或服务后依据法律获得惩罚性赔偿,并以获得此赔偿收入为主要营业收入来源的职业活动。

职业打假的根源在于法律在消费领域和食品安全领域的制度设计上确立了“惩罚性赔偿”的制度,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退一赔一”条款和依据《食品安全法》的“退一赔十”条款。法律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初衷是意在加强对处于弱势的消费者的保护,但也正是“惩罚性赔偿”制度催生了职业打假的出现。从积极意义上讲,职业打假人积极维权有利于弥补了行政执法机关打假力度的不足。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旦打假者蜕变为单纯盈利的职业打假人角色,其必然具有经济立场和目的,实质是对售假者今后可能售假行为的默认和许可,这必然会导致不正当利益和售假现象的滋长;致使作为商品质量监管职能部门之一的工商部门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打假已经衍生成为一种营生,一种赖以生存的手段,并逐步形成以维权为手段、索赔为目的的职业打假群体。

最近听到过一个真实案例,一位06后的“打假人”讲述“打假”的过程。根据这位06后的讲述的方式、态度完全不属于一个未满18岁的处理方式。对于“打假”的程序、流程、跟商家的赔偿、沟通完全无法想象是一个未满18岁的年轻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社会再进步,信息流通越来越快,伴随着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向新的一代。值得我们庆幸的是国家对于新一代的普法已经有很大的成效,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新一代对于“对”与“错”的理解已经没有概念。

收集整理:我是食干家,文章来源:梦幻冰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