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雅丽:柴胡疏肝散加减-胆石症】

 昊晟堂 2023-06-06 发布于山东
龙江中医药 2023-06-05 15:26 发表于黑龙江

患者向某,男,48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因右上腹胀痛不适三月余,于202210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述:发病初曾服用“消炎利胆片”,服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故来我处就诊。现症见后背部痛,口干,心烦,睡眠不佳,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自带彩超报告单,检查提示:胆囊炎性改变、胆囊泥沙样结石(泥沙样结石范围:17mm*7mm

诊断:胁痛(肝胆湿热证)


治则:清热利湿,疏利肝胆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枳实15g、厚朴15g、茵陈30g、金钱草30g、延胡索20g、海金沙20g、石韦15g、郁金15g、蒲公英20g、夏枯草20g、川芎10g、香附15g、焦栀子10g、鸡内金20g、川楝子10g
上方7付,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温服。嘱其忌生冷、辛辣刺激、油煎油炸食物,调情志,慎起居。

二诊:20221015日。患者服药一周后症状明显减轻,右上腹部胀痛程度明显减轻,口干症状明显缓解,近期后背部未再疼痛。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上方加半枝莲20g、大黄10g7付,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饭后温服。

三诊:20221022日。患者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右上腹部胀痛不适的症状未再出现,口干好转,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黄,舌边有齿痕,脉沉细。上方7付,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饭后温服,以善其后。同时嘱其每日服用鸡内金、金钱草、蒲公英各20g代茶饮,长期服用

   四诊2023522日。患者近半年病情未复发,复查彩超提示:胆囊泥沙样结石(结石范围:8.5mm*4.4mm),结石范围较之前明显缩小,嘱其继续坚持服用鸡内金、金钱草、蒲公英各20g代茶饮。

按:胆石症又称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囊结石是胆石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以胆固醇类结石为主,发病率在4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本病的发生与肥胖、遗传、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大多数胆囊结石的病人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胆绞痛、胃肠道症状等。胆石症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胁痛”“胆心痛”等病症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洁、寒温失常、情志不调、外邪内侵诱发。本病的发生,以湿热为本。肝喜条达,胆为中清之府,主疏泄。过食肥甘厚味,日久蕴生湿热,或外感湿热之邪,阻滞肝络,肝失条达而致胁痛。湿热入于血分,瘀阻血脉,胆汁不能循常道而泄利,溢于脉外,充斥肌肤而发黄疸,若湿热较轻,偏于气分,可不出现黄疸。热灼煎胆汁,则可生砂石。若湿热炽盛,气血两燔,灼伤津液,亦可发生正虚邪陷之危候。

本案患者平时工作压力较大,情志不疏,肝郁化热,加之饮食不节,喜肉食,脾运失健,湿浊内生,湿热之邪灼煎胆汁,则生砂石。

治宜清利湿热,疏利肝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疏肝散源于《景岳全书》胁痛篇,具有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是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诸证的经典方剂,本方广泛用于慢性胆囊炎的治疗,可减轻中医症状、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改善胆囊壁厚度等。胆囊结石是慢性胆囊炎最主要因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90%95%。中医药用于胆石症可起到减少胆石的形成、通过溶石、排石的方法来清除结石。对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笔者在柴胡疏肝散中加入茵陈、蒲公英等清利肝胆湿热药,加入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等溶石、排石中药进行治疗收到了较好临床疗效。

柴胡疏肝散

处方
 

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 川芎 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 甘草(炙)1,5克 香附4.5克

功能主治
 

疏肝解郁。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用法用量

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①《景岳全书》:柴胡、芍药以和肝解郁为主;香附、枳壳、陈皮以理气滞;川芎以活其血;甘草以和中缓痛。
②《谦斋医学讲稿》:本方即四逆散加川芎、香附和血理气,治疗胁痛,寒热往来,专以疏肝为目的。用柴胡、枳壳、香附理气为主,白芍、川芎和血为佐,再用甘草以缓之,系疏肝的正法,可谓善于运用古方。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柴胡疏肝散

组成
 

陈皮醋炒、柴胡各二钱(各6g), 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一钱半(各5g),甘草炙五分(3g)。

用法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功效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
 

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脘腹胀满,脉弦。

方解
 

本方所治为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郁血滞,横逆犯胃所致。肝失疏泄,经气不利,则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脉弦;肝气不疏,横逆犯胃,则脘腹胀满。根据“木郁达之”之旨,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方以柴胡为君,调肝气,散郁结。臣以香附专人肝经,既疏肝解郁,又理气止痛;川芎辛散,开郁行气,活血止痛,二药助柴胡疏肝理气止痛。佐以陈皮理气行滞和胃,醋炒以增入肝行气之功;枳壳理气宽中,行气消胀,与陈皮相伍以理气行滞调中;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炙甘草又调和诸药,兼作使药。诸药合用,能理肝气、养肝血,和胃气,诚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良方。本方是四逆散加陈皮、川芎、香附而成。而四逆散中四药等量,侧重调畅气机,疏理肝脾;本方重用柴胡,轻用甘草,将枳实改为枳壳,再加陈皮、川芎、香附重在行气疏肝,兼以和血止痛,为治肝郁血滞之良方。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疏肝解郁的常用方,以胁肋胀痛,脉弦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注意
 

本方辛燥,易耗气伤阴,不宜久服;孕妇慎用。

方歌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胀皆能除。

摘录
 
《医学统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