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童怎样避免“伤仲永”

 杏坛归客 2023-06-06 发布于山东

宋代《冬日婴戏图》

在王安石散文《伤仲永》中,记叙了一位曾经“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方仲永,最终因没有持续学习而“泯然众人矣”的故事。神童的故事,始终为人们津津乐道。人们往往惊讶于神童的过人天赋,又隐隐对神童的未来感到好奇——什么样的环境会造就神童?那些早慧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到底是“乘长风破万里浪”,还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皇族与士族盛产神童

皇族中有许多神童,像曹操之子曹植、曹冲,东晋元帝之子明帝司马绍,齐武帝之子萧子隆,梁武帝诸子昭明太子萧统、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皇孙萧大心、萧大临、萧大连,以及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子高澄、高洋,北周文帝宇文泰之子宇文宪等等,都曾展现出过于常人的聪颖智慧。

例如晋明帝司马绍,他年幼时,有一次被父亲抱着,接见一个从长安逃到东晋首都建康的臣子。元帝打听洛阳的情况,问着问着君臣潸然泪下。司马绍问为什么哭,元帝对他说了八王之乱、晋室南渡的事。又问司马绍,你可知道长安与太阳哪个远哪个近?司马绍说太阳远,因为从来没听说谁从太阳那边过来。次日朝会,元帝当着大臣们的面又问司马绍哪个远,意在炫耀儿子懂事,司马绍突然说:“太阳近,长安远。”元帝惊讶地问怎么和昨天说法不一样,司马绍说:“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套说辞,表面上看充满了辩证色彩,颇合晋人玄谈的风范,其实内中蕴藉的是东晋人对故都沦丧的伤感,展现出司马绍远远超越年龄的智慧与审练。

历来能够开基建国者,既要有万分难得的历史机遇,更要有远远超乎常人的智力和意志力,他们的子孙多多少少遗传一些优秀特质,这也是历代皇

族神童多出于二代而不是末世的原因。皇族神童们耳濡目染,也大多能继承父辈明于世事的优点。比如北齐神武帝高欢次子高洋,幼年时受大哥高澄欺负,表面经常被吓得涕泪交加,实际上是个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的人。他师从范阳名士、著名的经学大师卢景裕学习五经,经常默而习之,学识超出寻常孩童,卢景裕都探不出他的底。高欢测试诸子的才能,扔出一团杂乱的丝让他们解开,诸子茫无头绪,唯独高欢给出了“乱者须斩”的答案。

爱抖机灵的神童

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文人笔记,对神童的口才、机敏、文学等方面特质关注比较多。《世说新语》诸篇中的神童,基本都是靠语言折服别人。比如孔融,十岁时随父到洛阳拜访名士李膺,李膺当时担任司隶校尉,不是一时俊才或至亲者拒不接见。孔融说与李膺有亲戚,李膺并不认识孔融,问有何亲戚?孔融答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指老子),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巧妙引用孔子和老子的关系,既捧自己更奉承李膺,可谓一时妙答。太中大夫陈韪难为孔融,故意讽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毫不客气地反呛:“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曹魏名臣陈群的父亲陈纪、叔父陈谌,都是早慧之人。某日父亲陈寔与来客谈话,让纪、谌二子蒸饭,二子听父亲与客谈话非常入神,忘了放箅子,米全都掉下来,煮成一锅糜子(米糊糊)。陈寔问是否有所得?二子争相解说,把陈寔宾客所谈的大意都复述出来,陈寔高兴地说:“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二子颖悟如此,可比一锅饭意义大多了。

通观文人和史籍记录下神童表现,有一个明显的区别,文人笔下的神童们更擅长舌辩,但大多如陈韪讽刺孔融所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些神童虽然名头很大,但都没有十分过人的经邦济世的本事,在纷纷乱世中既不能扶危定倾,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握。屡屡出现的神童,大概是当时士族为了强化家族地位而采取的政治宣传的产物,所以神童们的行事作风,往往也天然带有士族喜欢玄谈辩论的色彩。

南北朝神童更重实务

南北朝以降,神童仍然相继出现,但其面貌、风格逐渐发生急剧变化,与魏晋时大异其趣。见诸宋齐梁陈和北朝诸史的神童们,虽然也偶有令人称奇的言谈,但显然史官记录时并不以此为重,相反对神童们的实务能力更加推崇。

《宋书》卷76《宗悫传》载,宗悫年少时就志向不凡,聪明外露,异于常人。其兄宗泌娶妻,刚刚迎到家中就引来一群强盗抢劫,时年十四岁的宗悫挺身而出,打得十几名强盗四散而逃。叔父宗炳是当时名士,曾问宗悫的志向,宗悫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炳十分惊讶。这种语言风格,显然比魏晋时抖机灵的名士言论硬核得多。宗悫后来当了将军,率军南征林邑大破蛮人,为刘宋王朝拓展版图作出巨大贡献。

北朝也有一些神童,如北魏名臣李冲,自幼沉雅有大量,人品“清简皎然”,长兄李承称赞他“此儿器良非恒,方为门户所寄”。李承久历官场,有一定识人之能,此言有一定道理。后来李冲果然成为魏孝文帝心腹重臣,为北魏改行“三长制”作出重要贡献。东魏时赵郡李绘,六岁时无师自通,略看几遍《急就章》就能背诵,长大后熟习儒经,成为一时名流。这位天资甚高的神童通儒而不泥古,致力于做实务,很受高欢器重,高欢称赞他:“知山东守唯卿一人用意。”

西魏北周的卢辩也是少年成名,《周书》说他“少好学,博通经籍。”他是北齐名士卢景裕的弟弟,长大后深通儒经,与兄长齐名于当世。卢辩做官后没有继续死读书,而是投身于西魏北周的汉化改革,与陇右名儒苏绰一道,在西魏创造性地推行了复周礼、置六官(西周礼法中的天子六官)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体来看,南北朝的神童虽然名气、风范和故事的趣味性不如魏晋时,但神童转化为人才的概率却远高于前者,做出的事业也远大于前者。可见人之奋斗,起点高、天姿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持续努力、长线发力、脚踏实地,否则,神童的另一面便是方仲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