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工•防潮 “水文化”征文71|汨罗江之吻

 文乡枞阳 2023-06-06 发布于安徽

热烈庆祝【左工防潮】荣获亚太设计第十届【金装奖】室内设计大赛重点推荐品牌

左工质量千里行---济南大区【海尔绿城全运村玺园】地下室防水防潮质量巡检中!

万元奖金等您拿|左工·防潮 “水文化”主题征文活动来啦!

温馨提示

文乡枞阳/左工·防潮 “水文化”主题征文活动已于4月18日截稿,活动得到广大文友积极响应,应征稿件很多,现根据来稿时间顺序,对初审合格稿件继续刊发展播。敬请关注!

汨罗江之吻

作者:杜庆文(内蒙古)

江水悠悠,颇像超长的龙舟逶迤前行。两岸的山岭像披戴蓑笠的艄公,随着地势的走向静静地划着、等待着……

这就是汨罗江,华夏的中部,演绎了水与人吻遇的一段历史悲情的河,或者说注定无法平静而需要沉重而大写的一条河。

最早称为汨水的它,从赣西南修水的黄龙山出发,一路上不断扩充自己,穿过重峦叠嶂之险,润沥九曲十八弯的谷地,一并携起平江的罗水,以其本质上的澄澈轻柔,在与大地相拥的深吻中静静地流淌。

其实它任性顽强,似乎在孤愤中习惯了狼烟烽火,看淡了天地时空。于是激情澎湃,逸兴遄飞,或如哭如诉,默默前行。最后竟义无反顾地投入华中至尊的母亲水——洞庭湖的怀抱。

这一吻,汨罗江便在弥漫着忧伤的唇语中,凭着一份雍容的大爱,为大中华古老的胴体镌刻了一副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的文化词条。

这本是一条普通的河自然流淌的宿命,但它坚守与等待的全部意义是因为一个人,一个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与内部投降派抗争,最终泡影般破灭的正人君子、楚国赫赫有名的三闾大夫,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诗人屈原。

时值楚灭,国都不堪回首,屈原即作《哀郢》,最后绝笔《怀沙》,抱石投江。与之伴随的,除了祖国之梦,还有水中痴心等待而精心准备欢迎他的那位湘夫人……从此,汨罗江这一条青秀简约、弥漫着荷香的流域,便继黄河、长江之后,客观地承载了华夏文化沉重而光彩的一面。

这一吻,汨罗江便亲情般地收敛了一尊纯净完美的玉体,也沉淀了屈子和他那傲然高雅、万世不朽的灵魂。

岁月远去,尘世悠悠。在湖湘广阔的地平线上,每一处泥土都有惊艳的屐痕,不仅璀璨了理想的烂漫,也留下了苦恋的潮红和无边的落叶。试想,皇天厚土,笙箫夜吹,一个濒危的国家需要匡复,一支繁杂的群体需要拯救,尽管无力回天,尽管坎坷漫长。缘于公平正义,缘于厚德载物,汨罗江便带着上善的温度向屈原敞开了怀抱。事实上,它接受了屈原,就等于接受了大中华文化最初的历史定位,继而吟唱出一曲既有贵族精神,又有平民意识的悲壮组歌。

这是一条江的楚国,清澈透视了它的人文性,或者说带着慈悲的胸襟而义不容辞。

走近汨罗江畔,屈原的灵魂散发着浓郁的负离子气息,勾兑着湖湘文化那席生态盛宴,抚平忧伤了的民风民俗很快在每个艺术的过敏体上浸淫……也就在这时,震撼性的感悟油然而发,植入灵魂。也就是说,长路迢迢,过客匆匆,光明必将在呐喊、碰撞和撕咬的血腥中冲破黑暗。只要正义、良知和尊严的阳光没有缺失,江山就不会毁灭,族群就不会懦弱和无望,就不会像楚国一样糟糕得一塌糊涂。

这一吻,汨罗江便以它政治审美的高度和独有的文化内涵称道于世界。

这一吻,汨罗江的潮湿颤抖了整个华中,乃至整个华夏,并以端午节的形式浸润到所有的民居里……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