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才的重要性和杨坚的过人之处│1071

 青禾田讲古 2023-06-07 发布于加拿大

大左辅、并州刺史李穆同样位高权重,麾下精锐兵马众多,因而,起兵之后,尉迟迥派使者前往招抚李穆。李穆的儿子李士荣更加看好尉迟迥,于是劝父亲起兵响应。不过,李穆另有打算。表面上,李穆将尉迟迥的使者抓起来,连同其书信一起,送交朝廷,也就是交给杨坚处理,实则居中观望。
杨坚当然明白李穆的重要性,于是派内史大夫柳裘来李穆处,陈明利害,劝说李穆。随后,杨坚又派李穆的另一个儿子,在朝中担任左侍上士的李浑返回并州,向李穆转达自己的诚意。
李穆被杨坚说服了,让儿子李浑给杨坚带回一把熨斗,祝愿杨坚:“希望您能执掌大权安定天下。”同时,李穆又送给杨坚一条只有天子才能佩戴的十三环金带。
这表示李穆不但愿意归附杨坚,而且支持杨坚称帝。这对杨坚来说当然是个大好的消息。
杨坚大喜,立刻派李浑到韦孝宽军中,将李穆归附之事,告诉韦孝宽,以稳定军心。

此时,韦孝宽率领的兵马正和尉迟迥所部在各处战场不断交锋,互有胜负。
李穆的加入,大大减轻了杨坚一方所受的压力。受李穆影响,一些亲近李穆的刺史、郡守纷纷投入到杨坚一方。
归附杨坚之后,李穆毫不拖延,迅速率军出击,击败并捉获尉迟迥的儿子,朔州刺史尉迟谊,及尉迟迥任命的潞州刺史郭子胜等,如同一把尖刀,斜插进尉迟迥大军的侧翼,使得其无法继续无所顾忌的向长安方向进军。
当然,对于杨坚来说,战场上的坏消息也不少。
尉迟迥起兵后,北面联系突厥,劝说突厥出兵,同时南面联系南陈,以割让淮南之地为条件,换取南陈派大军相助。同时,豫州、荆州、襄州三州的蛮人也趁机发动叛乱,攻城掠地。
而且就在此时,郧(yún)州总管司马消难也举兵响应尉迟迥。司马消难是高欢的女婿,之前曾经任职北齐豫州刺史,后来叛投到北周,还是杨坚之父杨忠率军冒死将其接到北周的。之后,司马消难一直和杨忠私交甚笃,杨坚也以叔父尊称司马消难。可惜,关键时刻,司马消难却选择了和杨坚对立的道路。
起兵之后,司马消难以其统辖下的郧州、随州、温州、应州、土州、顺州、沔州、环州、岳州等九州和周围的鲁山等八镇之地,向南陈请降,并送子为质,请求南陈出兵援助。
既有尉迟迥的联盟,又有司马消难的归附,南陈宣帝陈顼对司马消难封官进爵的同时,派出大军向北周所属之地发动进攻。

好在这些变乱,基本上还是在杨坚的预料之中,因而,杨坚并不慌乱,分兵派将,各自迎敌。
然而,就在韦孝宽所部大军到达沁水河边的武陟的时候,尉迟迥的儿子尉迟惇率十万大军,也到达沁水河对岸的武德。双方大军隔着沁水列开阵势。此时恰好沁水水位暴涨,于是,双方隔河相望,都没有急于进攻。
这种情况,却引起了韦孝宽麾下长史李询的怀疑,于是,李询向杨坚密报,行军总管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三人,接受了尉迟迥馈赠的金钱,不肯为国出力,现在军心不稳,人心动荡,请求朝廷迅速解决此事。
接到密报,杨坚颇为紧张。将心不定,军心不稳,可是比外敌入侵更危险啊。
杨坚找来郑译、李德林等人商议,就准备另派将军替换三人。对此,李德林表示反对:“您与这些将军,都是国家重臣,地位平等,他们本来就不是您的下属,没有服从您命令的义务。您现在只是凭借代行皇帝职权的威势,来命令他们罢了。所以,他们有些其他举动,属于正常现象,不用太在意。您可以因为怀疑这三人而替换他们,可是您又怎么断定新派去的人,会对您尽心尽力呢?而且,收受尉迟迥金钱这事,真假还不能确定,您如果仅凭怀疑,没有任何证据就派人取代他们,万一这三人因为害怕获罪而叛逃怎么办?而您如果干脆利落的将他们三人都抓起来,那包括主帅韦孝宽在内,全军上下势必人人自危,这仗可就真没法打下去了。临阵换将,可是兵法大忌啊。”

杨坚恍然大悟,吓出一身冷汗,急忙向李德林请教解决的办法。李德林继续侃侃而谈:“依我看来,您只需要派遣一位才智过人、通晓谋略,又能让众将领信服的心腹之人去军中,查看军中的真实情况,相机而动就可以。这样一来,即使有些将领真的有异心,也必然不敢有所动作了。就是他们万一真有异常举动,有此人在,也必能将其制服,不会引发全军动荡。”
杨坚大喜,感慨道:“今天如果不是你讲明这些道理,我几乎坏了大事。”
之后,丞相府司录高颎主动请缨,来到军中。
高颎到达军中之后,并没有处罚任何一个人,而是以调和矛盾,收拢军心为主。长史李询密告三将收受馈赠,也是出于公心,高颎到达后,极为配合高颎,宇文忻等将领也不是真有叛投尉迟迥之心,因而,高颎迅速稳定了军心,统一了军队调度,避免了大军因为内部矛盾而自行崩溃的危险。
至于李询密告的三将收受尉迟迥金钱之事是真是假,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想来,即使是真有此事,应该也属于同朝为官多年,正常的人情往来,不牵扯立场问题。
真的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关键时刻,李德林和高颎以其过人之才,春风化雨般帮助杨坚化解了此次有可能导致灭亡的危机。
别的不说,就冲杨坚这善于纳谏,以及慧眼识人,早早将李德林、高颎等大才之人收入麾下的举动,就能看出,杨坚最后之所以能成功,除了大势所趋之外,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