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隋唐历史(九) 杨坚篡位 大家站队开始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2-10-08 发布于山西
看到杨坚流露出要篡位的意图后,帝国前排就坐的大佬们,都是什么态度呢?
这个,充满了不确定性!

因为前排就坐的大佬们,从前与杨坚并无任何臣属关系;而且从资历、地位、家族背景上看,都不逊色于杨坚。
单就力量本身分析,他们看到杨坚想篡位,肯定都会笑杨坚自不量力;因为单就力量分析,杨坚实在差得太远了。

但是从利害关系上考虑,就是另一回事了!

首先:基于最多数人的利益,谁也不希望帝国因此打崩盘了;在这种背景下,只要大家感觉支持杨坚有利于帝国稳定,而且不会触及自己家族的根本利益,自然不会拿着身家性命去反对杨坚。

其次:帝国开始重新洗牌了,只要大家感觉站在杨坚身后,就可以让自己家族地位再上一层楼,自然会毫不犹豫的站在杨坚身后。

更主要的是,杨坚乱臣贼子之心,路人皆知。而那些打着保卫皇权,一心要灭杨坚的人,就是什么忠臣孝子?实在未必!
这就好像,董卓造大汉帝国的反;那些打着保卫皇权,一心要灭董卓的地方大佬,就是忠于大汉帝国的?实在未必!
大家说是要保卫皇权,实际上盘算来盘算去,也就是想着如何割据一方;甚至想着找机会当皇帝。

从这层意义上,那些有机会取代杨坚的大佬们,他们取代杨坚之后,十有八九也会篡位的;甚至是肯定会篡位的。
既然如此,为了反对杨坚篡位,就让天下陷入军阀混战之中,实在有些得不偿失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听到杨坚要夺权的消息,李穆马上就站在了杨坚身后。
在此之前,李穆曾拥有过的头衔是上柱国、大司空、太保、太傅、并州总管;而且在帝国的正式排名中,一度排在杨坚的前面。
拥有这种实力地位的李穆,实在没有非站在杨坚身后的理由,但是他经过简单的分析盘算,就是决定了站在杨坚身后。

当然了,事后证明,李穆的这种选择绝对正确。
李穆这一次站队正确,让他真正登上了人臣的顶点;《隋书》臣子列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李穆。
杨坚当皇帝后,李穆的子孙即使是婴儿,也封为高官;一家称得上是高官的人就有一百多。
俄而穆入朝,帝以穆为太师,赞拜不名;子孙虽在襁褓,悉拜仪同,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贵盛无比。

李穆选择站在杨坚身后,让支持杨坚的人信心更足了。
毕竟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大佬,控制着那样重要的地区,站在杨坚身后。让杨坚的胜算更大了。

事实上,在此之前,韦孝宽已站在了杨坚身后。
杨坚篡位前,韦孝宽的头衔是大司空、上柱国、郧国公、徐州总管。这些头衔加在一起,绝不比杨坚的地位低。
更主要的是,韦孝宽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大军统帅。
拥有这种实力地位的韦孝宽,也没有一定要站在杨坚身后的理由,但是经过简单的分析盘算,韦孝宽就是站在了杨坚身后。
于是,已经72岁的韦孝宽,亲自率军出战,并且为杨坚打败了最大的反对派尉迟迥。


尉迟迥起兵反对杨坚时,曾派人拉拢于翼,于翼断然拒绝了;派人拉拢于仲文,于仲文也断然拒绝了。
于翼、于仲文是于氏家族的核心成员,他们坚定的站在杨坚一边,怎么估量他的价值也不过分,因为这意味着于氏家族支持杨坚。

于氏家族的影响力有多大,我们通过稍后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不久后,因为于翼、于仲文犯错,杨坚就把他们都抓了起来。于仲文是这样对杨坚说的。
当年,尉迟迥为了拉拢我,许我大将军之职,邑万户。但是我还是坚定的站在您身后,和我二叔于翼一起帮您对抗尉迟迥;我五叔于智帮您对抗王谦;我哥哥于顗坐镇淮南帮您稳定南部,我三叔于义在中央政府帮您稳定大局。
您现在局势刚刚稳定,就这样卸磨杀驴,您觉得合适吗?
于仲文说的话,肯定比较委宛,但是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杨坚闻此,就不敢再追究于翼、于仲文的错了。毕竟,与这种根深蒂固枝叶繁茂的家族结了仇,关键时候,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注]
未几,其叔父太尉翼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簿,于狱中上书曰:...。曩者尉迥逆乱,所在影从。臣任处关河,地居冲要,尝胆枕戈,誓以必死。迥时购臣位大将军、邑万户。臣不顾妻子,不爱身命,冒白刃,溃重围,三男一女,相继沦没,...臣第二叔翼先在幽州,总驭燕、赵,南邻群寇,北捍旄头,内外安抚,得免罪戾。臣第五叔智建斿黑水,与王谦为邻,式遏蛮陬,镇绥蜀道。臣兄顗作牧淮南,坐制勍敌,乘机剿定,传首京师。王谦窃据二江,叛换三蜀。臣第三叔义受脤庙庭,龚行天讨。自外父叔兄弟,皆当文武重寄,或衔命危难之间,或侍卫钩陈之侧,合门诚款,冀有可明。伏愿下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不胜区区之至,谨冒死以闻。上览表,并翼俱释之。
从相关内容,我们大约可以看到,于氏家族拥有的政治能量有多大,也可以看出,于氏家族站在杨坚身后,对杨坚的帮助有多大。


当然了,反对杨坚的力量,也绝不容小覤。

坐镇关东的尉迟迥振臂一呼,他所统辖的相、卫、黎、、贝、赵、冀、瀛、沧等州,他侄子尉迟勤所统辖的青、齐、胶、光、莒等崐州,都纷纷起兵响应尉迟迥。
而且周边的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潼州刺史曹孝远等都各据本州,徐州总管司录席毗罗占据兖州,前东平郡守毕义绪占据兰陵,都起兵响应尉迟迥。

坐镇西南的王谦振臂一呼,益、潼、新、始、龙、邛、青、泸、戎、宁、汶、陵、遂、合、楚、资、眉、普十八州,及嘉、渝、临、渠、蓬、隆、通、兴、武、庸十州都纷纷响应。

单就这种声势而言,谁敢说他们一定会失败呢?

在尉迟迥起兵之前,杨坚就让尉迟迥的儿子,亲自到相州,请尉迟迥到中央政府报道。
杨坚的意思很简单,只要你愿意乖乖到中央政府报道,我保证你以后吃香的喝辣的。
遥想当年,司马懿图穷匕现之际,也让曹爽赶紧回洛阳城,曹爽思前想后,选择了回到了洛阳城,结果很快就让杀了全家。

尉迟迥接受杨坚的征调,后果是什么呢?应该没有曹爽那样可悲。毕竟和尉迟迥处境类似的大佬太多了,如果尉迟迥选择站在杨坚一边,杨坚还敢清洗他,那就是杨坚在作死了。

问题是,尉迟迥借着维护皇权的机会,起兵反对杨坚,会是什么结果呢?乐观的想象,那就是不可言说的,于是尉迟迥拒绝了杨坚的拉拢。
简单的看,尉迟迥完全有机会打败杨坚。因为尉迟迥本身的影响力就是惊人的,关键是,他还有许多举足轻重的同盟者。
更主要的是,杨坚现在就是以乱臣贼子的形象出现;尉迟迥是以保卫皇权的形象出现。

但是很不幸,尉迟迥最后输了。

许多时候,人生就如坐在赌桌前。
在关键的时候,你敢把全部家档都押上去赌一把,就有可能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问题是,输了呢?
尉迟迥此时的处境,就是如此的;杨坚当时的处境,其实也是如此的。

邺城被攻破时,尉迟迥率众进入了内城,作着绝望的挣扎。最后,尉迟迥也感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于是扔掉弓箭,站在城楼上发表了一通感天动地的演讲,就自杀了。
尉迟迥最后的演讲内容是什么?因为资料有限,我们不得而知了。但是从资料丰富的现代史内容去推想,无非是以下内容。
总而言之,杨坚是一个坏人,我是一个好人;杨坚为了追求荣华富贵不择手段,我为了忠君大义不惜牺牲一切。
再总而言之,我虽然马上就要死了,但是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我可以无愧的对先帝说,我已经尽力了。

总的来说,如果一个人有有机会说话的时候,都会把力求证明自己代表正义,自己的对手代表邪恶。
至于说到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甚至牺牲全家;冲在最前面的大哥,都有这种心理准备的。因为在那种绝顶争锋中,你连这种心理准备也没有,就算机缘巧合坐在了最前面,也就是曹爽、阿斗那样的角色。

一个人拥有了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甚至牺牲全家的觉悟,在关键时候,才敢放手去做事的。
几个人的资历、实力、能力相差无几,拥有这种觉悟的人,肯定会拥有辗压性的优势。
因为一个人穷凶极恶(或是道德高尚)到这种境界,你与人家相争的时候,不要说真正过招了,就是人家强大的气场,也会把你吓尿的。
对此,谁也不要吹牛X。不要说面对一个随时准备死全家的对手了,就是面对一个真正的亡命徒,你与人家相争的时候,也会吓尿的。因为和这种人相争,你不是没事找事吗?

这种强大的气场,是装不出来,它需要内心强大的信念支持。
许多人常常认为,自己穿越回去,就能如何如之何。
其实呢,生于和平时代的人,经历过几次生死对决?又亲眼见过多少人,因为一念之差,当时就死了全家的事?关键是,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出去赌自己的命、赌全家人的命,你敢去赌吗?

对于普通人而言,拥有这种觉悟,好像是难以想象的事。但是进入一定层次,在特定的环境中,拥有这种觉悟,常常就是必备的素质。
因为进入一定层次,在特定的环境中,经常就是一脚天堂一脚地狱的选择。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得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李渊。
此时的李渊,早已闪亮登场,而且还是标准的位高权重,因为此时的李渊,已是李虎唐国公的承袭者。

欢迎大家关注一下节  李渊在隋朝的地位

泪痕春雨漫评系列 漫评水浒(三十六)大哥是我的骄傲 大哥是我生命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