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7年9月21日,胡思杜在家中上吊自杀,时年36岁 胡思杜是

 兰博2000 2023-06-07 发布于湖南
1957年9月21日,胡思杜在家中上吊自杀,时年36岁。

胡思杜是胡适的的小儿子,1921出生,为了表达对恩师美国哲学家杜威的思念之情,胡适为小儿子取名思杜,即'思念杜威'之意。

胡适对胡思杜是寄予愿望的,从小就很重视对他的教育。多次嘱咐妻子让胡思杜多读书,还说'买书的钱,是值得花的'。年纪稍大,又送他到美国去读书。胡思杜生性活泼好玩,善交朋友,却不怎么爱读书,所以在美国学习成绩并不太好。

胡思杜于1948年夏回国,许多人看在胡适的面上,纷纷邀请胡思杜到大学任教,但胡适认为'思杜学业不成,不是研究学问的人才',便拒绝了所有邀请。后来,胡思杜到北大图书馆当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1948年12月,形势紧急,胡适携妻子乘飞机离开北平。临行前,无论怎么劝说,胡思杜就是不愿意跟父母走,胡适夫妇没法,便留下一箱细软给胡思杜,然后离开北平。

北平解放后,胡思杜被安排到一所大学当讲师。当时,胡适被作为'资产阶级唯心论的代表','国民党的忠实走狗'而受到批判。胡思杜积极要求进步,主动上交了胡适留下的一箱财物,并于1950年9月22日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了《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文章,斥责胡适是'帝国主义走狗及人民公敌',表示与胡适划清界线,断绝来往。

1955 年 ,胡思杜担任一所大学的资料室主任。因为身份特殊,胡思杜一直没交上女朋友,三十好几的人了还是单身,但他一直努力工作,乐观向上。

1957年,风云突变,胡思杜住的地方贴满了大字报,还多次被拉出来示众并遭到批斗。

命运的突然变化,让胡思杜无法接受,最终导致精神崩溃,“畏罪自杀”。

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北病逝。对于胡思杜的死,他一直都不愿意相信。

1980年11月,组织上为胡思杜平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