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共建筑,成了大型“抄袭”现场!

 设计气象台 2023-06-07 发布于湖北

▲珠海金湾市民艺术中心

说起“建筑拷贝”现象,行政办公类建筑绝对是名列前茅。

比如,随便去一个城市就能看到的“白宫”。

▲图源摄影师吴国勇

确实,这样的设计看上去“挺有面子”,但是同时也让这些建筑冷漠、刻板、封闭、千篇一律。

实际上这样的建筑与当今的时代背景早已不符合。

设计师在进行行政类建筑设计时,应该将使用功能要求、感知体验、政治理念形象等综合考虑,而不应仅停留在对形式肤浅的探索。

▲蒲江市民中心建筑概念设计/MVRDV

 文末附精选公共服务行政办公建筑设计方案+su模型 

从古至今,行政办公建筑一直是表现国家政体的特殊建筑类型,除了具有基本的办公属性以外,它还是政府的象征,是城市功能的象征。

但不难发现,当今很多行政办公类建筑的设计仍然停留于上一个时代。

不切实际的追求行政中心在形象上的高大、气派、威严,导致很多行政中心与城市空间序列脱节,与市民生活脱节。

其实行政建筑的建设理念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设计师需要通过其功能和角色的改变,使其发展成为富有时代及文化气息的人文建筑。

盐湖城法院大楼,美国 / Thomas Phifer and Partners

政治制度改革—走向开放的建筑

首先基于政治制度的转变,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当执政理念由“传统管制型”发展为“管理服务型’’的时候,建筑要做出怎样的改变去呼应理念的变化。

合理利用轴线

相比传统行政办公建筑,当今的办公建筑设计中,轴线不再是仅用于追求视觉效果,体现集权专制。

轴线应与人的实际需求结合,与城市的开放活动空间结合,让轴线成为市民生活的载体。

▲建德市文化综合体/浙江 goa大象设计

我们需要对轴线的处理方式进行转变,把握整体结构的同时,塑造丰富有趣的空间,将其原有单一、死板、重复的消极意义进行转化,把轴线营造得丰富、自由、宜人。

弱化建筑的边界感

“建筑+大广场”这类内外分隔极其明显的模式,会给人极强的压迫感,这样的做法显然不适合当今的时代发展。

弱化建筑边界,加强建筑与街区的互动,使建筑的围合界面变得柔软,避免将建筑与市民割裂开来。

▲法国里尔法院/藤本壮介 + CAAU

通过建筑组团的围合变化,形成通透的半开放空间,实现空间收放关系。

▲嘉兴市民中心动工/MAD

还可以对建筑表面进行处理,使得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增加建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

▲庄银TACT鹤冈(鹤冈市文化会馆),日本/SANAA

将大规模建筑化整为零

行政建筑总是片面地追求“高”、“大”,导致建筑及广场规模庞大、尺度超人,亲和度低。

要想拉近与市民之间的距离,就要在体量规模、外观形象以及空间距离等方面做出改变,打造出符合人们尺度的场所。

首先可以切分建筑单体,形成小的建筑体块,增强建筑形态的亲和性。

▲金华之光文化广场

其次在立面设计手法上,控制立面的尺度与比例,达到均衡稳定的效果。

▲石垣市政厅/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除此以外,广场应与其建筑规模大小相适应,把握开放空间与人的互动关系,使得达到最良好的开放效果,同时还能够具有向心力,吸引市民。

▲深圳茅洲河水文教育展示馆

功能需求改变——形式追随功能

灵活的空间结构

以往行政办公建筑在设计时,通常由外立面形象入手,导致内部空间组织模式化,大都是一字型或十字型的空间,导致功能空间被浪费。

实际上,行政办公建筑的功能构成已经由单一的办公、会议功能转向更为综合的服务型功能,所以对应的空间需求也会比较灵活。

我们在设计时应当考虑,如何通过功能空间的联系,实现现代行政组织机构的扁平化。

▲如东文化中心,江苏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改变以往行政办公建筑中以上下级关系作为空间划分标准的模式,采用单元式办公空间为主的空间结构

内部交往空间呈散点式布置形成零散分布的平面与剖面形态。这样的布局方式空间灵活,能够拉近建筑与人的距离。

同时在内部增加公共空间、休憩空间,以促进政府人员与市民之间的交流,适应发展的需要。

复合的功能需求

目前行政办公建筑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除了基本的办事办公,还有休闲、文化、参观等。

通过行政办公与图书馆、演艺中心、博物馆、科技馆、会展中心等公共建筑结合,营造出具有综合性的新型行政办公楼。

▲如东文化中心,江苏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在建筑风貌设计上可以更加市民化,与周边居民建筑风格相融合。

▲湾头桥乡镇中心/地方工作室

这样从人的功能需求入手,进行行政建筑的风格设计,就不会导致空间被浪费,从而实现空间、功能、外观的统一

保留文化意义——塑造标识性建筑

虽然当今政治制度与市民的功能需求有所改变,但行政办公建筑仍然具有特有的文化内涵。

我们要做的不是抹掉行政中心在城市中的标志性,而是应该通过合适的手法塑造一个与当今时代符合的标志性建筑

▲庄银TACT鹤冈(鹤冈市文化会馆),日本 /SANAA

可以通过元素增加建筑的可识别性对当地文化元素进行抽象提取,将其穿插在建筑各个部分设计当中。

运用于材料、装饰、或构件结构等方面,由此形成明确形象,以此达到标识效果。

▲昆山市政务服务中心/上海思域设计

▲龙岩工人文化宫

在建筑形态上也可以采用意象的手法,利用形态元素,加强人们的心理感知程度。

▲哥本哈根Mariehøj文化中心/迎接市民的大阶梯

总的来说,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 随着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们在设计行政办公建筑时,应该进行不断的“矫正”,将其引导至有利于城市,有利于市民的方向。

最后,小编为你精选了行政办公建筑案例合集,里面包含市民服务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社区邻里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常见行政建筑类型。

希望你可以结合案例,对行政办公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空间组织模式进行深入的思考,用综合的思维对待这类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设计。

除了方案文本,还包括SU模型,让你能够更加直观的进行参考学习。快来获取学习吧!

精选公共服务行政办公建筑设计方案+su模型 

资料总目录

01-行政办公服务中心等建筑设计方案(共14套)

02-行政办公建筑效果图+精细SU模型(共33套)

03-社区中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筑设计方案(共5套)

行政办公服务中心等建筑设计方案

- 嘉兴南湖国际广场(政务、青少年、妇儿中心-

-济南莲花山廉政教育中心-

-济南城投集团市政综合调度中心项目-

行政办公建筑效果图+精细SU模型

-遵义行政中心-

-行政中心单体模型-

-蒙城行政中心-

 -研究院+行政中心-

 - 新中式多层庭院麻江行政中心-

社区中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筑设计方案

-南京横岭社区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文本-

-无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设计-

获取方式

 免费领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