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行小记

 桃下成蹊读书会 2023-06-07 发布于安徽

家门口的宿松路南北贯通之后,我多了两个出行的选择,一是公交,二是地铁。

先说公交,每周我都在固定的时间去安徽剧院上舞蹈课,多年来,一直是开车,虽然方便自在,总免不了堵车和停车的困扰。自从117路公交恢复了原线路,我也开始乘坐公交出行。新奇感满满,毕竟好些年没有乘坐公交车了,等车和乘车的过程以及车上的一切都感觉稀奇,还郑重其事地在公交卡上系了根丝滑的绿绸带,出门前一再确认是否带卡,等车时把卡紧紧攥在手里,有时都出汗了。登车刷卡那一瞬间最是自信爆棚的顶点。

去上课的当天总是先和一位一起上课的姐姐提前约好老时间在公交站集合一起乘车,她总是早早地来到车站,即使车来了,也不上,耐心地在站牌下等候每每迟到的我。我俩远远地看见对方,相互激动地挥手执意,有如久别重逢的亲人一般。

公交车上红蓝座椅分布而至,吊环拉手、防滑栏杆、站立靠背、USB插口、沿途站点标注、各种警示标志和广告…包围着为数不多的乘客,干净的车厢让我瞬间喜欢上了这个不一样的公交车。现在不用追着公交车拍着车门跑,不用挤掉鞋不会被贼偷,还能载着我看风景,可能也顺便喜欢上了与陌生人并肩而坐的感觉,好奇地看着形形色色的乘客在我身边停停走走,使我相信擦肩而过或能够在对方眼中发现自己,以及有同座或谦让之举更是前世修来的机缘,于是对身边每一个同行者报以口罩下的微笑。

当然也有令人愤慨的事发生,那是一天夜归乘坐B1公交,遇见了一个超级无聊的大叔,举着手机对着我们这些乘客拍视频然后又自拍,在他第二次举起手机扫向我这里的时候,我摆手示意他不要拍,遗憾的是没有得到车内乘客们的响应,可能大家都在低头玩手机,只有我一个人留恋窗外的夜景。后来得知变态大叔拍摄视频的理由竟然是没有人给他让座,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天下真有这样不善于表达的人,非要用这种方式来陈述观点。这样的人(西装革履,看脸大约六十岁左右,上车没有使用敬老卡)哪一点值得他人尊重呢!

再来看地铁,宿松路和望江路交口有一站,五号线的市三院站,离我家最近的是二号出口,步行不过五六百米,真真的方便。每周末的读书会线下活动,我们都会安排在地铁便利的悦书房或咖啡厅,既方便全市各区的书友来参加活动,我也省去了每次停车的困扰。市区停车大家都经历过,活动前后加起来约三小时左右,停车费差不多20块,钱还是次要问题,关键是车位难找,转来转去耽误时间,若是赶时间恨不得索性把车横在警察面前装病算了。

合肥的地铁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就是站与站之间距离都不远,既使坐过了一站,出站向回走也不算远;其次就是,我基本都是避开出行高峰的时间,所以进站出站以及车厢里人都不多,我喜欢这样慢悠悠一步一履地走走看看,虽然地铁站内除了标识牌和广告牌,到处都空荡荡的,但工作人员的礼貌待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乘客们的行色匆匆以及漫不经心,都让我有一种置身事外的体验感,仿佛从另一个平行宇宙观察周遭的一切。

行进中的地铁,一站一站地语音播报,头戴安全帽的农民工虽然打着瞌睡,双手却仍然紧紧攥着工具箱的提手;全神贯注打游戏的大男孩挎着立柱随着车厢不停地摆动身体,真担心他鼻梁上的眼镜会掉在手机上;漂亮的长发姑娘盯着手机里的古装剧聚精会神,却会在停靠站果断地站起身迈出车门,我在想她究竟拥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而不会错过站,因为每次广播一响,我都是死死盯着指示牌,生怕坐过了站,甚至在站台等车时,我都会至少确认两遍乘车的方向。

每次出行,我会首选地铁,提前在高德地图上确认好路线,静静地期待,届时庄重地端着手机,有如童年的儿子端着水枪搜寻着随时扣动扳机准备扫射;又有如最近半夜睡不着觉的婆婆端着手电筒满屋子视察门窗有没有关好我们有没有回家。我也认真地端着,端着手机开着导航,先步行,再过马路,进站,喝一口水过安检,郑重地刷卡,下楼梯,确认两遍行进方向,乘车时盯着标识牌,出站再郑重地刷卡,选择出站出口,这样一步一步的体验,直到目的地出现在不远的视线之内,才退出导航,关闭手机显示屏。

其实除了乘公交车和地铁,步行也是不错的选项,感谢那些在微信运动里为我点赞的朋友们,既使我有时只有几百步的记录,你们都一如既往地天天点赞,实在让我汗颜。因为我根本就没有出家门,难道你们是在鼓励我吗?好吧,为了你们的金手指,我也将加入步行的队伍,去欣赏不同的风景,结识更多有趣的灵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