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医读书会丨《中医的脚印》带你认识人体经络

 为什么73 2023-06-07 发布于北京

王宏才 教授 当归中医学堂 2023-06-06 20:02 发表于北京
图片
图片

好书推荐 · 编者按

人们很难相信一个看不见的体系,人们坚信眼见为实,所以中医经络的实质存在,一直饱受质疑。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当你阅读过王宏才教授《中医的脚印》一书中,对于经络的探索与释义,不知你是否能理解这个神秘却又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切实有效的经络系统,对它是否产生了一丝好奇与兴趣?

让我们一起在王宏才教授优美的文字中,感受经络的神奇存在吧。

图片

经络探索

因为我们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我们一定要看清经络的实质。我们曾几近与经络相遇,但终究没有看清它的面目。经络在挑战着人类智慧的极限。

美的东西不一定都能看得很清楚,就像一段美好的经历,你感受到了它的存在,但理不清它的来龙去脉。我们有一种习惯,叫眼见为实,所以,人们不遗余力地想要找到经络的实质。

现在,“经络实质”这个词没有那么热了。经络的实质是什么?

多么迷人的问题,它曾经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具有想象力的探索者,他们弹精竭虑,辛勤探索,用尽了才智,最后带来的还是无尽的想象,带走的却是他们的青春年华。

图片

现代研究的先河

1949 年的一个春天,在日本千叶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里,人们看到了一个千古难遇的奇观,当一位患者的四肢远端端接受了针刺刺激时,一种奇异的感觉沿着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路线在循行。

这一现象让一位名叫长滨善夫的日本学者兴奋不已,他给这种循经感传现象起了个名字,叫作“针响”。这个“针响”,真的非常响亮。它打破了经络的宁静,开启了现代经络实质研究的先河。

无独有偶,1950年,日本京都大学生物系教授中谷义雄博士为揭示经络的奥秘,导入了一些微量的直流电到一个肾病患者身上,这个患者身上出现了一系列导电量高于周围皮肤的点,当他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时,出现了一条类似于针灸里描述的足少阴肾经线。

这种方法用于其他患者身上也有类似相应的经络线。于是,中谷义雄把这些点命名为“良导电”,把这些点连成的线叫“良导络”。

日本学者的进一步研究还显示:当机体脏腑功能改变时,相应的经络穴位的皮肤电流也会变化。这成了后来许多经络探测诊断仪的依据。

中国人的崇洋在中医研究领域表现的最为突出,我们一直在跟着外国人跑,似乎西洋的方法论就是真理。

在中国,1956 年时经络实质的研究被列人全国自然科学发展规划,研究者开始从解剖和物理的视野来探索经络,然而,解剖刀和显微镜都没有在经络研究上显示出它的威力,肉眼层面的形态学研究一无所获。

上世纪50年代的经络研究没有超出中谷义雄等提出的“良导络”水平。但是,人们相信经络一定能找到属于它的实质。

图片

一次历史骗局

只要有信念,一定会爆发出惊人的声音。金凤汉是一位朝鲜平壤大学的教授,他深信经络一定能被看见。

他锲而不舍,十年磨一剑,于1963年在《朝鲜医学科学院学报》第5期上发表了长达41 页的《关于经络系统》的研究论文,向世界宣布:经络系统是由“凤汉小体”和“风汉管”组成的一个独立系统,这个系统连接着人体的不同部位,并且调节着机体的功能。这一剑,划破了长空,让世人咋舌。

也许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强心剂。就在“凤汉小体”成果刚一公布,1963年12月14日的《报日人民》全文高调报道了这一“伟大发现”。随后各大媒体也一致称赞了这一发现。

这个发现刺激了中国科学家的神经,于是乎,一场规模性的经络科研运动开始了。这一次不乏解剖学、组织化学、生物化学等主流领域里的科学家参战,并且由中国科学院时任副院长竺可桢挂帅。

这一次跟风的科研运动没有创新,仅仅是围绕着“风汉小体”的思路在盘旋,其结果是:我们又跟错了,金风汉自杀了,中国的西医再也不相信经络了。

图片

经络现象

时间进入20 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发生了一件对世界极具影响的事件,即中美关系的解冻。

1971 年,美国资深记者、《纽约时报》副社长詹姆斯罗斯顿应邀在中国访问期间阑尾炎发作,手术后应用针灸疗法成功消除了其腹部的胀痛。

同年7月26日,詹姆斯罗斯顿于《纽约时报》头版以大幅醒目标题刊发了《现在让我告诉你我在北京的阑尾炎手术》,在美引起了轰动,从此点燃了针灸的世界热。

于此同时,国内的针刺麻醉术风起云涌。在这样一个形势下,经络再一次高调进人研究者的视野。

接下来的十余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样本的循经感传现象调查和经络实质的研究。研究者用理化等手段在捕捉经络的蛛丝马迹。

一些研究的结果显示:

经络可被机械压迫和注射生理盐水及冷冻降温所阻断;

循经感传的路线上有时出现血管扩张、轻度水肿,并可测出肌电发放部分截肢病人在截肢部位出现幻经络感传;

对经络进行测试,发现经络上点的发光强度比非经络上的点高1.5倍;

经络腧穴点的温度要比附近非经穴的温度高出0.5℃ ~1.0℃。

1984年12月13日,受国家卫生部委托,全国针灸针麻科研协作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了“循经感传和可见的经络现象的研究”鉴定会,对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等21家单位有关经络现象研究的成果进行鉴定,结果证明循经感传现象和隐性循经感传的存在。

而且,研究者还相信:循经感传发生时,即使其感觉是主观的,但感传发生的原因必定是客观的。

图片

经络攀登

20世纪 80年代初,罗马尼亚学者及法国学者分别用γ照相拍摄到线状的示踪元素迁移轨迹,这个轨迹大致与经络循行线一致,并称这种示踪元素的迁移轨迹既不是淋巴和血管,也不是神经。

这些成果分别于1981年和 1984年公开发表。国外的研究显示了经络的足迹,国内更是不能落后。

“ 经络研究 ” 被纳入国家 “ 七五 ” 攻关项目,并在接下来连续10年的 “八五” 和 “九五” 两次经络攀登计划项目中,国家花费重金,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试图揭示经络的神秘面纱。

图片

经络依旧

60年过去了, 60年的研究一直遭到质疑,否定论者质疑经络是否存在,相信论者质疑研究的方向、方法是否正确。或许经络真的不是用来看的,但是,人们很难相信一个看不见的体系。

因为对经络没有定论,所以有了许多的经络“理论”。从经络的神经论,到体液论、能量论、筋膜论,乃至信息论,不论持论者怎样引证其观点,都难自圆经络的本义。

经络到底是一个未知的结构,还是已知结构的未知功能?只要没有定论,一切皆有可能。

今天,我们不乏经络研究的成果,然而,经络依旧是经络。经络研究是针灸学领域投入最大的一个项目,也是最为尴尬的一个项目。

有人说我在经络的研究上走了弯路,如果是这样,那这也是一段无法超越的弯路,因为我们太相信眼睛了。在这段弯路上我们也几近与经络相遇,但是,终究没有看清它的面目。

对经络的认识在挑战着人类智慧的极限。一直有人说:未来科学的发展一定能揭示经络本质。但愿这是一个真实的预言。

以上的文字内容节选自《中医的脚印》一书中 “ 为什么会有经络 ” 章节。

中医作为一种维护人类健康的理论和实践学问,2000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想象力:经络与穴位的缠绵,气血与五脏的相守,我们无数次地发问:为什么会有经络?很神奇的穴位在哪里?中医的五脏有边界吗?艾灸燃烧的是什么?“气”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本书跳出传统的套路,努力地去挖掘这些中医核心元素背后的原始故事,以进化的视角、文化的隐喻和医学的目的揭示了我们今天的“人”是如何构建的,展现了一个充满温度和魅力的中医。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诸多命题和论点都反映了作者对待生命和医学的经验、感悟和主张,是沿着中医的脚印探索生命的逻辑。

王宏才医师

明医介绍

图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博导,出生中医世家,从师于程莘农院士、郭诚杰等国医大师。

从医近40年,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疼痛等病症的治疗。

多次授中国外交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遣担任国外总统等国家领导人保健医生,应邀近60个国家医疗或讲学。

学术兼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传统医药特色评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医针灸传承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图片

王宏才教授将于6月7日晚7:00作客行知堂明医说直播间,和同学们交流当下社会中,慢病群体的健康现状以及中医对慢病的防治与管理。

欢迎预约直播,与王宏才教授在直播间交流慢病管理心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