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疾病分辨6.6

 神明的食粮圣地 2023-06-07 发布于江苏

肺居胸腔,左右各一,其位最高,又称五脏之“华盖”,与大肠互为表里。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忧,通于秋气。

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又为呼吸之通道,故外感病邪,常先犯肺。

肺朝百脉而通他脏,故他脏有病或内伤为病,也常累及于肺。

肺之病证,有邪实和正虚两端。邪实者,多为外邪所致,或寒闭,或热壅,或痰阻;若病久不愈,正气日虚,或为肺气亏虚,或为肺阴耗伤。

【常见病证】

肺系病证常见:

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痈、肺痨、肺胀、肺痿等;

与大肠相关的病证常见:便秘、泄泻。

【常见症状】

肺病常见症状有:咳嗽、气喘、咳痰、胸痛、咳血等;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便秘与泄泻。

 心系统心居胸中,心包围护其外。心主血脉,为生命活动的中心;又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通于夏气。

心不受邪,外邪入侵,多为心包所受;心之本脏病多起于内伤,如禀赋不足,脏气虚弱,或病后失调以及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均可导致心阴虚或心阳虚。若思虑太过,气机郁结,津液凝聚,生痰化火,痰火上扰,或气滞脉中,瘀血阻络,或饮邪阻遏心阳,可出现心之热证和实证。

临床常见血脉运行障碍和情志思维活动异常表现。

小肠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连大肠,与心互为表里。小肠受盛胃中水谷,主泌别清浊。

小肠之病,多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下传引起,心热也多移于小肠。一旦小肠为病,主要为浊清不分,转输障碍。

【常见病证】

心系病证常见:心悸、胸痹、心衰、不寐等。

与小肠相关的病证常见:尿少、尿道刺痛、尿血等。

【常见症状】

心病常见:惊悸怔忡、失眠健忘、胸闷短气、心痛,或癫狂昏迷,或口舌生疮等;

小肠之病常见:小便不利、大便泄泻等。

脾胃系統

脾胃位于中焦,在膈之下。

脾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在志为思,通于长夏之气,与胃互为表里。

外邪侵袭、饮食劳倦、情志内伤及久病累及,皆可导致脾胃生理功能失常。

脾胃病证,有:寒热虚实之不同。

脾病以阳气虚衰,运化失调,水湿痰饮内生,不能统摄血液为常见。

胃主受纳腐熟,脾升胃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变。同时以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为主要病机的中焦气机升降失常亦多见。

【常见病证】

脾胃系病证常见:胃脘痛、痞满、呕吐、噎膈、呃逆、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等。

【常见症状】

脾病症状常见:腹胀腹痛、泄泻便溏、浮肿、出血等;

胃病症状常见:胃脘痛、痞满、呕吐、嗳气、呃逆等。

肝胆系统

肝位于右胁下,与胆相表里。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疏泄,主藏血;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通于春之气。

肝与人的情志活动关系密切,情志抑郁,所欲不遂,极易影响肝胆生理功能。

外邪侵袭、饮食不节及久病累及,亦可致肝发生病理变化。

肝之病证,有虚实之别。

实证多见气郁、火盛,或寒邪、湿热等侵袭;

虚证多以血亏及阴伤为主。

胆附于肝,主贮藏排泄胆汁,以助消化。

胆之病证,多为火旺之证。

【常见病证】

与肝胆相关的病证常见:胁痛、胆胀、黄疸、积聚、肝癖、鼓胀、瘿病、疟疾等。

【常见症状】

肝胆病证症状常见:胸胁少腹胀痛窜痛、烦躁易怒、头晕胀痛、肢体震颤、手足抽搐、口苦发黄、惊恐失眠、耳鸣耳聋等。

肾系统

肾左右各一,位于腰部,与膀胱互为表里。

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又主水,并有纳气功能。

肾在体合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液为唾,在志为恐,通于冬气。

肾藏元阴元阳,为人体生长发育之根,脏腑功能活动之本,若禀赋不足,久病体虚,一有耗伤,则诸脏皆病,故肾病多虚证。

膀胱位于小腹中央,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排泄尿液,即膀胱气化,实际上隶属于肾的蒸腾气化。

膀胱为病,多见湿热之证。

【常见病证】

肾与膀胱病证常见:水肿、淋证、癃闭、关格、阳痿、遗精等。

【常见症状】

肾系病证症状常见:腰膝酸软而痛、耳鸣耳聋、发白早脱、齿牙动摇、阳痿遗精、精少不育、经少经闭、水肿、二便异常等;

膀胱病证常见:尿频、尿急、尿痛、尿闭、遗尿、小便失禁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