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腊八节——佳粥浓情

 潍坊北海道 2023-06-08 发布于山东

作者|武际成

       ★ 腊八节简述

       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日,是我国传统节日腊八节,民间习惯上称作腊八,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腊八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一天,做腊八粥、喝腊八粥是我国各地百姓最传统、最讲究的习俗。

       古代先民们多有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腊月击鼓驱疫的习俗,至今在南方地区还有留存。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 腊八节由来

       腊八节原是古代先民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以及驱逐瘟疫的祭祀仪式。这个习俗从原始社会的晚期就开始了,直到夏商周朝都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举行,但不具体在哪一天。从春秋战国到十六国,规定腊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到南北朝时才固定腊月初八为腊日。固定腊日为十二月初八是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后确立的。相传,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我国农历十二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的这一天吃粥以作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纪念日。随着东汉蔡愔(拼音yin)印度取佛法归来,佛教文化不断地与中国文化相融合,腊日就正式确立了。

       ★ 腊八节习俗

       腊八粥: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在腊八节的有关传说中,腊八粥对于腊八节的支持是非常广泛的:释迦牟尼悟道成佛说的是喝粥,赤豆驱鬼说的是喝粥,援岳抗金说的是喝粥,朱元璋忆苦说的是喝粥,劝勤惩懒说的还是喝粥。几乎所有资料显示,腊八节无不与腊八粥有关。

       腊八粥影响如此广泛,说到底还是粥这种食品制作起来简单、节省。一锅水里放上各种杂粮加热就行,而且稠稀两便,充饥快捷。在所有喝腊八粥的传说当中,都是一个人在穷困潦倒时采取的应急办法。这也说明了它的道理。

       今天喝腊八粥成为一种风俗和习惯,是对先民们苦难的缅怀,人们谁也喝不出饥肠辘辘时的滋味了。

       腊八蒜:醋泡腊八蒜是北方地区的一个习俗。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这天,人们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里,再倒入醋封口,慢慢地泡在醋里的蒜就会变色,最后通体透绿,如同翡翠碧玉。过去,腊八蒜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蒜”和“算”谐音,到了腊八日这天,商家要拢拢帐,把这一年收支算出来,看看盈亏。债主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年关一到,准备还钱。民谚有:“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欠债的还钱。”

       家家户户都泡腊八蒜,是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是挣了还是折了。

       ★ 腊八节传说

       早先有户农家,老两口儿守着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早出晚归,精耕细作,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得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两口儿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送些米粮接济人家,渡过难关。

       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岁了,虽长得五大三粗,身强力壮,但懒得出奇,都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啊。要吃饭,得流汗!你往后学学种庄稼吧。”儿子哼哼两声,这边耳朵进,那边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过混日子。

       不久,老两口儿给儿子娶了媳妇。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好吃懒做,百事不管;日头不落就睡,日出三竿才起;不会针线,不进灶房。一天,老婆婆梳着满头白发,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听:“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两口儿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两口儿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得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两口儿就一起去世了。小两口儿看看囤里粮缸中米,望望柜里棉花箱中衣,早把两位老人的嘱咐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小两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上。四只眼睛还在满屋搜寻着,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掏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他俩东捡西凑,把凡能充饥的东西都放进了锅里,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这时两个人想起了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已经晚了。

       正当小两口感叹的时候,一阵大风刮来,“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两口儿被压在废墟底下。邻居赶来挖出他们时,都已经死了,每个人的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都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们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教育他们要勤劳节俭,不能懒惰偷生。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传到现代形成了腊月初八吃“粥”的习俗。

       ★ 腊八节诗文赏读

食  粥

宋·陆游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腊  日

明·李先芳

腊日烟光薄,郊园晓望空。

岁登通腊祭,酒熟醵村翁。

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

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  节

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腊八情

作者|潇滨

       在我家乡有一句民谚,“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意思是腊八这天非常冷。虽说不至于把下巴冻掉,但是腊八这天冷却是真的。这一天俗称“腊八节”,从这天开始民间就开始准备年货,杀猪、宰羊、蒸馍、做新衣、买鞭炮就开始了,年味也就一天比一天浓烈。

       腊八节这天,都要喝腊八粥。记得小时候,一到这天母亲要起得很早熬腊八粥,我们还躺在暖暖的炕上睡觉,依稀听见母亲拉风箱的声音和锅碗瓢盆碰撞的声响。我也不知又睡了多久,就听母亲喊叫,“快,都起来吧!喝腊八粥啦!”我们赶快告别暖呼呼的被窝儿,叠好被子,放好饭桌。母亲就把一盆热腾腾的腊八粥端了上来,给我们每个孩子盛上一碗。那粥是用黄米和豆子熬制的,吃到嘴里粘粘的,有一种独特的粮食的香味。那年月家家都很穷,能吃上一顿腊八粥不亚于过年,这粥也就不可能熬的很多,每个孩子只能分到一碗,吃完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空盆,于是就把碗舔的比洗过的还干净。吃过饭我们就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喝过热乎乎的腊八粥,走在冰冷的路上全身都暖暖的,嘴里还不时回味着粥的余香。

       如今,居住在城市里,偶尔的腊八节也象征性地喝腊八粥、吃腊八蒜,但总觉得很刻意、很勉强,再也吃不出小时候在老家时的那种气氛和味道。自从考学走出家乡,就再也没有吃过母亲熬的腊八粥。

       上学时腊八还没放寒假,工作后腊八也无法赶回家里。现在想来有二十多年了,那腊八粥的香气再也没有感受到,母亲熬腊八粥时拉风箱的声音和刀铲碰击大铁锅的声响也仿佛成了记忆。

       现在母亲已经老了,已是满头白发,她也随着自己的几个孩子离开了故乡,在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间来回游荡。尤其是她也从过去生活的主角,演变成现在生活的配角,生活上的事情时常听从我们的安排。每年的腊八节,每每被淹没在我们工作的忙忙碌碌之中,腊八的主题,再也没有我们童年时那么鲜明,再也没有母亲作为生活主角时安排的那样细致、周到。

       今天正值腊八节,天气比往年寒冷,我家晚饭吃了腊八粥。端起饭碗,我想起了母亲,不知她在离我遥远的地方有没有喝上一碗香喷喷、热呼呼的腊八粥。

       ★ 腊八节教育主题

       祭祀先民,勉励勤奋。

       ★ 腊八节建议活动安排

       1.讲故事:劝勤惩懒。

       2.实践: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腊八粥、腊八蒜。

       3.忆苦思甜:自制菜叶粥并品尝,思考先民们为什么在腊月祭祀?

       4.召开节日主题班会。

       ★ 腊八节自主活动安排

       (学校自主设计)

       ★ 腊八节相关链接

       释迦牟尼与腊八粥: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他从小养尊处优,成年后走出宫门目睹了人间的生老病死,极想找到解脱人间痛苦的至道。于是,他毅然离家,艰苦修行,但仍感到没有达到完美境界。

       腊月初八这天,他独自到尼连禅河畔苦修,又累又饿,倒在了菩提树下。这时牧女茜迦罗越路过,情急之下,用各种米、豆、野果及八头牛的奶水混合熬成粥,喂给奄奄一息的悉达多吃。吃粥后,悉达多的体力得到恢复,在菩提树下继续静坐沉思。很快,眼前出现光环,大地震动,天乐奏鸣,众神云集,齐声赞颂悉达多得道成佛,被尊为“释迦牟尼”,意为“大彻大悟”的人。

       从此,腊月初八这天就成为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

       朱元璋和腊八粥:传说腊八粥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发明的。朱元璋小时候在地主家当放牛娃。有一次,朱元璋牵着老水牛过独木桥,老水牛一脚踏空,跌下桥去,摔断了腿。地主将朱元璋暴打一顿,关在堆放杂物的破屋子里,两天两夜不给他饭吃。

       正在他绝望的时候,一只老鼠从他前面窜过,钻进一个洞里。朱元璋看到了希望,找来一把铲子,顺着老鼠洞往里挖掏。挖着挖着,找到了老鼠的粮仓,里面有豆子、粟米、芋艿等。他喜出望外,连忙捧起来,装在破锅里,又弄了一些水放进去一锅煮。结果煮成了一锅乱七杂八的粥。朱元璋一口气吃下去,觉得从来没吃过这么有味道的东西。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又想起当年做放牛娃时吃用老鼠粮豆煮成的粥,觉得自己不应该忘记过去的苦日子,这样才能励精图治,保住朱家江山。

       从此,朱元璋作出规定,每年的腊月初八这天,文武百官、皇室全家都要吃一顿腊八粥。久而久之,这种风气也传到了民间,形成了习俗。

       ——本文刊载于2022年《北海道》冬季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