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

 侗乡人1961 2015-01-19
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
               
               
                  日期:2014-01-08 13:05  作者:  来源:邵阳晚报 
点击:327

               
               

                 




  今天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 ,是我们民间的腊八节。腊八节喝腊八粥 ,这种习俗在我国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这一天 ,人们会到比较有名的庙宇拜神 ,以驱邪避鬼 ,祈求家人一年的平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 、腊八祭 、王侯腊或佛成道日 ,是古代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 、户神 、宅神 、灶神 、井神),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日子。因在十二月举行 ,故称该月为腊月 ,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 ,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者 ,逐疫迎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 ,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 ,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据传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 ,静坐六年 ,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 ,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 ,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 ,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 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 ,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 、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 ,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 、赠送 、品尝腊八粥 ,并举行庆丰家宴。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 ,忙于杀年猪 、打豆腐 、制作风鱼腊肉 ,采购年货 ,“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在民间 ,关于腊八节喝粥之俗的由来有几种传说。一说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 ,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 ,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 、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 ,单怕赤(红)豆 ,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 ,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 、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一说是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 ,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 ,正值数九严冬 ,岳家军衣食不济 、挨饿受冻 ,众百姓相继送粥 ,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 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 ,人民为了纪念他 ,每到腊月初八 ,便以杂粮豆果煮粥 ,终于成俗。


  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 ,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 ,牛一滑跌下了桥 ,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 ,便把他关进一间黑屋子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 ,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 ,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 ,里面有米 、有豆 ,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 ,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 ,又想起了这件事儿 ,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 ,因此就叫腊八粥。


  除了喝粥 ,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 ,叫“腊八蒜”。腊八蒜的蒜字 ,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 ,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 ,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 ,都要在这天算清楚。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 、腊八蒜 ,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而在安徽黟县 ,腊八前后 ,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 ,人们不吃腊八粥 ,而是吃腊八面 ,是在头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 ,把面条擀好 ,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吃冰也是一种习俗。腊八前一天 ,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 ,等到了腊八节就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 ,吃了它以后一年里都不会肚子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