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苔,据说这里面有大学问!于是,我真的去研究了……

 Dr老爸的育儿经 2023-06-08 发布于四川

前几天,有位亲留言问关于舌苔的问题。

经常看我文章的亲都知道,根据舌苔来判断疾病,这种典型的“伪科学”,我一向嗤之以鼻。但是,为什么看舌苔是伪科学?难道它一点道理都没有吗?

我还真的去研究了一番。


01

什么是舌苔?

请对着镜子,把嘴巴张开,舌头伸出来,可以见到舌面上有一层白白的东东,这就是舌苔。


它由脱落的舌上皮细胞、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细菌等等混合在一起组成。

嘴巴要吃东西,在唾液的清洗、食物的摩擦下,很快就把舌苔清理掉了,或者只剩下薄薄的一层。

但有时,舌苔很厚,或者呈现黄色、黑色,会不会是疾病的表现呢?


02

舌苔反映了什么?

看舌苔,是中医的常规做法。

西医一般不会看舌苔,但我们有时也看看舌头,举两个例子:

1、杨梅舌

舌面红、舌乳头肿大,像个熟透的杨梅,称为杨梅舌。


很多疾病都会引起杨梅舌,如猩红热、川崎病。

不过,仅仅有杨梅舌,没有其他症状,也不能据此判断是否存在疾病。

2、地图舌

顾名思义,舌头就像地图一样:


地图舌的原因不明,劳累、失眠、B族维生素缺乏、遗传,等,都与之相关。
以上两种,我也常常看,而中医看舌苔的方式有所不同。
中医看舌头的历史很悠久,连甲骨文上都有:

圈起来那个字,就是“舌”,这片甲骨上的文字,大概意思是商王在问卜他的舌疾。
古代的医书认为,舌头与心脏有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心主舌。” 

《灵枢·五阅五使》 :“舌者,心之官也。”

至于舌苔,《金匮要略》上,对舌苔颜色与疾病的关系作了描述:“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若舌上色黑者,又为热之极也。”
这里,我要说几句实话,估计有些亲会有意见。
虽然中医舌诊的历史很悠久,还有不少古籍的记载,但是,这些说法,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心主舌”?
《金匮要略》上说“舌上色黑”为“热之极”。
什么是热之极”?如何定义它?为什么“舌上色黑”就是“热之极”?
可不能告诉我,因为书上这样写,所以是对的;我也不信这种说法,因为流传了几千年,所以是对的。
后世医书,还记录了一些观察性的知识,如何种舌苔颜色见于何种疾病,如清代张登的《伤寒舌鉴》:
看起来很详尽,但问题在于:根据经验,特别是个人经验的归纳总结,结论不一定靠谱。
举个例子:
一家养鸡场里面,有一只鸡,叫做阿鸡米德的,它经过长期缜密的观察,得出一条经验:每天早晨6点,会有美味的食物从天而降。
这条经验在阿鸡米德看来,屡试不爽,可谓真理。可惜有一天,早上6点,没有食物降临,而是饲养员开着卡车过来,将它们统统送进了屠宰场。
不是贬低中医,这是传统医学的通病,中西医皆然。看似经过不少实践所总结出的经验,与阿鸡米德的经验类似,不一定可靠。
不过,还有一位天才鸡,名叫爱因斯鸡的,它很聪明,且见多识广,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统计分析了全世界大量养鸡场后,得出结论:人类喂给鸡美食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吃鸡。
多么痛的领悟。
爱因斯鸡这种经验,眼光不局限于一隅,观察范围广,还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抽样随机,其结论当然要可靠得多。
此为现代医学。

03

现代科学的研究

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舌黏膜上皮更新速度很快,约3~7天完成一次更新。

几天就要换一次,脱落细胞堆积,这是舌苔形成的根源。

舌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脱落间的动态平衡,即是舌苔的本质。

但是,嘴巴里面环境很复杂,食物残渣、唾液,还有细菌,等等,都混入了舌苔之中。所以,可能出现变化。

舌苔本来是白色的,如果变为其他颜色,如黄腻苔,根据研究,发现其细菌数量更多,这或许与口腔卫生、身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如果舌苔变得太厚,可能是舌上皮细胞更新太快,或者脱落后被粘在舌头上,没有及时清理。

所以,这些一般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问题在于,太厚的舌苔、黄腻苔等,要不要刷掉?

当然可以在刷牙时轻轻刷掉,不过,即使你不去管它,它自己也会脱落的。我就从来不去刷,因为觉得刷着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