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语文很难?红楼诗社的题目,90%的文科生都做不出来

 太行森林 2023-06-08 发布于河北

高考语文已经考完了,这次的题目考生普遍反映比较难。

如果纯粹从语言文字角度来说的话,咱们现在的语文难度还真不能跟古时候比,哪怕是在大观园诗社中长期垫底的贾宝玉,年龄和现在参加高考的考生差不多,其文字功底也比90%以上的考生更深厚。

不信?咱们举个例子: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众人写白海棠诗,就等于是命题作文。

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它来?”迎春道:“都还未赏,先倒作诗。”宝钗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才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迎春道:“既如此,待我限韵。”说着,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来,随手一揭,这首竟是一首七言律,递与众人看了,都该作七言律。迎春掩了诗,又向一个小丫头道:“你随口说一个字来。”那丫头正倚门立着,便说了个“门”字。迎春笑道:“就是门字韵,'十三元’了。头一个韵定要这'门’字。”说着,又要了韵牌匣子过来,抽出“十三元”一屉,又命那小丫头随手拿四块。那丫头便拿了“盆”“魂”“痕”“昏”四块来。宝玉道:“这'盆’'门’两个字不大好作呢!”

这里面涉及到一些诗词韵律规则,一笑稍微解释一下:

首先,作诗要求体裁是七言律诗。七言律诗要求每句七个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第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押韵。

押的韵也限定了范围——门字韵,按照现在的汉语拼音来说就是第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必须是en。而且第一句诗最后一个字必须是“门”。

然后,迎春又拿出一个韵牌匣子(韵牌匣子是指把韵书中的每个字做成小签,按韵部分屉,放在匣内,供选择韵脚用字使用的一种工具),从中随机挑了“盆”“魂”“痕”“昏”这四个字。

也就是说,所做诗的第二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盆”,第四句最后一个字得是“魂”,第六句最后一字须为“痕”,第八句也就是收尾的最后一个字只能用“昏”。

整首诗还得不离开“白海棠花”这个题材。

有兴趣的可以试下这得有多难。

可贾宝玉竟然做出来了。他写的是: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翻译一下:

秋日的海棠花浓淡不一的影子倒映在深宅院门之上,花朵攒在一起宛如满盆白雪。它的身影如同出浴的杨贵妃般冰清雪冷(暗指宝钗),它的神魂宛如捧心的西施般娇弱动人(暗指黛玉)。晨风吹不散千般愁绪(宝玉比喻自己),夜雨又增添一抹泪痕(又是暗喻黛玉)。白海棠被安放在画栏之下,如同美人在独自斜倚栏杆相思离人,远处传来的砧声与清冷笛声显得如此哀怨,藉此送走落日黄昏(这是古诗常见措辞手法)。

现代人有几个能写成这样的?

仅仅是能押韵,就已经能被人追捧了。最典型的就是说唱rap。

Rap也需要押韵,只不过比起写古体诗,难度降低了至少3个等级。

在中国文学中,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只不过一些字因为古今读音的变化,导致用现代的语音读起来不押韵了。例如远上寒山石径斜,这个“斜”古音是[xiá],这才能与下一句“白云深处有人家”对的上韵。

既然以前没有拼音,那么古人是怎么能知道哪些字是同韵的呢?

因为有韵书啊!

所谓韵书,就是把同韵的字放在一起,分成若干部,作为做诗押韵的依据。

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隋朝的《切韵》,唐朝的《唐韵》,现存完整的韵书则是宋朝的《广韵》。但最为流行的是南宋时期金国文人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全书共收录106韵,又被称为《106部平水韵》。

明清时期,每个读书人都要把韵书背得滚瓜烂熟才行。

所以,《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时,探春让她放下书“闲闲”,香菱立马条件反射般说了句:“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

在现代,诗词的韵律规则已经不像古代那样严格了。现代人写诗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风格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诗歌形式和韵律规则,甚至不押韵都行。

不过比起来,押韵能够让诗歌更加优美动听,同时也能够让诗歌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味。

想想也是,押韵都做不到,你的文字技能又能高明到哪里去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