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上海秋季高考数学试卷参考解答及个人评析

 小朱的读书笔记 2023-06-08 发布于上海

    以下内容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有失偏颇,还望师生指正.

    众所周知,2023年上海秋季数学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这也是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新的上海教育出版社教材后的“新”高考数学,相较于从2017年开始的文理合卷之后的几年高考,风格上有一定的变化,整体考察灵活,我先简单来说一下我做完整张试卷的感受:

    填空题第1题到第11题除了第10题我稍微迟疑了一下以外都比较顺利,第12题参考了网络上的解答,我一开始并没有做对;填空题前两题没有难度,第15题我一开始想用“正常”方法,后来发现特殊值来的更快,就没有再用“正常”方法尝试,第16题我判断出命题2错误,但我没想出如何判断命题1是否正确,这里同样参考了网络上的解答;解答题部分,我在第18题的第二问卡住了,因为我一直在考虑函数的单调性,算完复杂的导数才意识到这是在考察根的分布;第19题需要检查各概率总和是否是为1花了一些时间,第20题第三问在处理最小值的时候我迟疑了一下才想到用均值不等式,第21题我卡在了第三问怎么说明数列只能有三项,但在我大学学弟(也是高中教师)的提醒下发现由于第三项小于零,数列就停止存在了。如果我在考场上来做,受到紧张,不熟练的因素的影响我可能最终得分在130左右,这与我当年高考的分数差不多。

    由于一直存在关于“降低数列的比重”的说法,致使我一开始在判断第21题的命题角度时认为其可能和微分方程等内容结合,但看到了今年的命题以后意识到自己在指导学生进行高三的复习中,没有很好的结合书本,其实在选择性必修一的第4章第5节介绍了迭代序列计算根号2的值以及巴比伦算法,这一近似算法很好地结合了数列和导数的内容,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从高等数学的角度来看,它与牛顿(Newton)切线以及蛛网(Cobweb)工作法联系密切,这一内容在数值代数以及计算数学当中运用广泛,而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课时有限,一方面自身对这块内容也不够熟悉,故有所忽略,这一点所带来的启示是不能由于自身在高等数学阶段所接触内容的局限性而导致在指导复习时的视角代入

上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目录

蛛网工作法,节选自谢惠民等所著的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

牛顿求根法,节选自谢惠民等所著的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

    试卷的填选最后一题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平面图形以及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这一块在平时的复习中也是一个问题,一方面这种能力的培养耗时耗力,另一方面由于大学阶段接触的几何类课程较少,比如我的微分几何以及高等几何都学的都不太好,这也形成了教师本身知识体系的缺陷,所以在平时的讲课以及高三的一二轮复习中,一方面需要保证学生的基础题得分,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加强自身对于知识体系的完善,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需要给学生讲的多难,学生的课业压力重,作为一门课的教师不应该去过多要求学生在本门课程上投入时间,但是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学生将难题“蒙对”的概率,因为学生面对的是考试,而非学习本身.

    下面附上试卷解析,有问题请后台指出,感谢帮忙校对的学生和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