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日养生误区揭秘:喝中药无妨!

 为什么73 2023-06-08 发布于北京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2023-06-08 17:01 发表于北京

随着炎热的夏季来,门诊中常听到一些患者抱怨:“这么热的天气,我可不敢再喝中药了”、“夏天不能吃中药,会上火、伤胃。”尽管有些患者语气并不十分肯定,但这种误解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下面为您逐一解答关于夏天服用中药的误区。

#01
夏天到底能不能喝中药?

从中医理论来讲,夏季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而人体里面的阳气相对不足,消化功能也相对减弱了,人吃饭都不易吸收,喝药也是如此。

所以在高温的日子里如果没病可以不吃药,如果出汗特别多,觉得心慌气短,可服生脉饮补阳气、敛心气。天气湿热较重,家中可常备: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预防中暑。

#02
中医治病的原理

中医学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根本原因就是体内的阴阳不能协调,无法相互制约,从而出现偏盛或偏衰,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发疾病。

长久以来,对有些人而言,中医几乎等同于养生,而中药几乎等同于补药,“炎热的夏天吃中药容易上火”的想法根植在不少人的心中。

可事实是,中药有寒热温凉的属性,分为解表、清热、泻下、祛风湿、化湿、温里、活血、消食、化痰、安神、补益等类别。如果夏季服用些清热泻火、消暑生津的中药,不但不会上火,反而能治疗上火的病症。

中医是利用中药的偏性来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的病理现象,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的协调,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消除病因的目的

#03
这些人在夏季应该坚持中医调理
冬病夏治.
1

《黄帝内经》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时。若人体有阳虚内寒之证,此时则治之正当其时,体内之寒邪容易祛除,阳气容易恢复。所用之补阳散寒药物则较之秋冬可大幅减少,而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多在秋冬之季发病或加重,在夏治疗,同时借助自然界阳热之势恢复机体阳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到时就可以抵御秋冬寒凉之邪的侵袭,使冬不感寒,则慢支、哮喘等病就会不发病或者减轻发病,这也是冬病夏治的原理。

痰湿重的人.
2

这些人往往偏胖,常常觉得身体困重乏力、气短胸闷、汗多粘腻、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而粘、舌胖苔厚腻。因为夏季脾胃功能相对偏弱,最易导致湿困脾胃,特别是梅雨季节,表现更为突出。暑湿气盛的时候,这些人会非常难受,所以夏季用一些藿香类健脾化湿、和中助运的药物,对他们很有帮助。

慢性病或病情不稳定的人.
3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说,为了确保治疗效果持续稳定,不能因天气骤变而停止服药。特别在夏季高温时期,由于情绪波动和食欲减退等原因,容易导致身体不适和健康问题加剧。因此,在这个季节里更需要结合节气特点进行调护,并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避免旧病复发或新的健康问题出现。

#04
夏天中药容易变质

夏季很多物品都不易保存,中药也不例外。有些患者自己在家里煎煮中药,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最好当天煮、当天喝,如遇到喝不完的隔夜药,也可将其倒入带盖的玻璃杯或瓷杯内存放在冰箱中,第二天取出后加热到沸腾并晾温后仍可服用。

如果是医院、药店代煎的中药汤剂,虽是无菌操作、真空包装,但也要存放在冰箱内冷藏保存,建议代煎药的保存时间不要超过一个月。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保存过程中出现了药袋鼓起、药液变味或有气泡等异常情况,药很可能已经发生了变质,最好不要服用

图片

中医治病提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与治法”,有其独特原则。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治疗上须依据具体发病的时间、患者的居住地域、性别、年龄等进行灵活综合的整体辨证,制定相宜的治法,如此选方用药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另一方面,治病是不能分季节的,无论什么时候,生了病就要及时就医、用药。所以,所谓的“夏天不能吃中药”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最重要的还是:及时就医、谨遵医嘱。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