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圣医理析药集·长沙药解·柴胡

 四圣医苑 2023-06-08 发布于广东

味苦,微寒(《本经》:“味苦平”。陈注),入足少阳胆经。清胆经之郁火,泻心家之烦热。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上头目而止眩晕,下胸胁而消硬满。口苦咽干最效,眼红耳热甚灵。降胆胃之逆,升肝脾之陷。胃口痞痛之良剂,血室郁热之神丹。

【要义简释】

《伤寒》小柴胡汤柴胡半斤,半夏半升,甘草三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治少阳伤寒中风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少阳逆升,则下寒而上热。热胜则传阳明,寒胜则传太阴。

少阳逆升则下寒而上热”者,火自炎上而水自润下,阴阳不相顺接也。火胜则就燥而入阳明,水胜则流湿而至太阴也。

……柴胡、黄芩,清泻半表,使不热胜而入阳明;参、甘、大枣,温补半里,使不寒胜而入太阴;生姜、半夏,降浊阴之冲逆而止呕吐也。

证虽见寒热往来、表里皆病,但究以口苦、咽干、目眩,并心烦、喜呕等胆郁火炎之证为重,故重用柴胡以泄少阳郁火。简言之,仍以半表热病为重。故方名柴胡,药用半斤。

……治妇人中风,经水适断,热入血室,寒热如疟,发作有时者。……少阳经热,传于厥阴,而入血室。

少阳经热,传于厥阴”,是传至厥阴之经;“而入血室”,是自厥阴之经而入肝之脏也。也即,先生所言之“血室”乃肝脏。

……柴、芩清少阳经中之热,亦即清厥阴血室之热也。

虽清少阳可及厥阴并血室,但究竟病起于中风之少阳经热,且仍有“胸胁痞满”之“少阳经证”;若仅是厥阴血热之证,乃乙木之郁热,丹栀逍遥丸证也。

大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芍药二两,枳实四两,大黄二两。治少阳伤寒,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枳实、大黄,泻阳明之腑。

泻阳明之腑”者,泻腑中之热也。此热由少阳而来。此证之“”为热利,必黄糜而恶臭,泻出亦甚急。

入腑则吉,徐用承气,泻其内热而外无别虑;入脏则凶,急用四逆,温其里寒而未必万全。是以入脏为逆,入腑为顺。……方其在经,阴阳搏战,胜负未分,以小柴胡双解表里,使表阳不至传腑,里阴不至传脏,经邪外发,汗出病退,此小柴胡之妙也。

《伤寒论》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乃言少阳病不宜用发汗之法施治,非言少阳病不可见汗出之象。故此称“汗出病退”。

足少阳经,自头走足,行身之侧……凡自心胁胸肋而上,若缺盆颈项,若咽喉口齿,若辅颐腮颧,若耳目额角,一切两旁热痛之证,皆少阳经气之逆行也。

此即拙作《疾病诊治旨要》所述,“脐上之病,为应降者而不降”的依据之一。

……柴胡入少阳之经,清相火之烦蒸,疏木气之结塞,奏效最捷。无论内外感伤,凡有少阳经病,俱宜用之。缘少阳之性,逆行则壅迫而暴烈,顺行则松畅而和平。柴胡清泻而疏通之,经气冲和,则反逆为顺而下行也。

柴胡之能,可概为“清火、解郁”。

肝胆表里相同,乙木下陷而生热者,凡诸淋浊泄利之类,皆有殊功。以其轻清萧散,甚与肝胆之郁热相宜。热退郁消,自复升降之旧,故既降少阳之逆,亦升厥阴之陷。痔漏之证,因手少阳之陷;瘰疬之证,因足少阳之逆,并宜柴胡。

柴胡可“升厥阴之陷”,先生此说亦同后世其他医家。彼等称“升陷”宜用少量。如《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称,柴胡,用于升提3-10g;用于下降,20-30g,汤剂。《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张栋 王志)载刘奉五、言庚孚、罗元恺等用柴胡于左路疏肝升阳时,大致约5g,而右路退热时,均约为左路之三倍量,大致与朱良春之法相近。但《伤寒》《金匮》之用柴胡,则均用于右路降少阳(其量较大,鳖甲煎丸用柴胡六分,桂枝三分);左路升厥阴时,均合桂枝而用。如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

值得一提的是,桂枝用于左路“升阳”时,常用量“三两”。但是,用于右路“降冲”时(“桂枝”章:“桂枝疏肝脾之郁抑,使其经气畅达,则悸安而冲退矣”),则用“四两”(桂苓五味甘草汤、理中丸)、“五两”(桂枝加桂汤)等(个别有例外)。此法同于柴胡,即用于右路,量均大。似可如此理解:右路为阳,为在外;左路为阴,为在里。药力走里的时候,量少则能达;走外的时候,量多方有功。

柴胡,一名“地熏”。《博物志》载:“茈胡(即柴胡。陈注),出在平州平县,即今银州银县也。西畔生处,多有白鹤、绿鹤于此飞翔,是茈胡香直上云间,若有过往闻者,皆气爽也。”其药气上达云间,是“”;但若非成片生长,亦即“量大”,实则难以致此。众人拾柴火焰高,自然之理。

地熏”之名,似尚有一启发,即柴胡所谓“清胆经之郁火”者,其作用机制乃从下向上,“熏”而“散”之。就像人举着火把,坐电梯下行,火的燃烧方向,始终是向上的一样。是以“清胆经之郁火”可称之为“散胆经之郁火”。

【原文摘要】

寒性闭塞而营性发散,伤寒则寒愈闭而营愈发,发而不通,遂裹束卫气而生表寒,迟则阳郁而后发热。风性疏泄而卫性收敛,中风则风愈泄而卫愈敛,敛而不启,遂遏逼营血而生里热,迟则阴郁而后恶寒。阳盛于三阳,阴盛于三阴,少阳之经,行于二阳三阴之中,半表半里之介。半里之阴乘于外,则闭藏而为寒,及其衰也,内郁之阳,又鼓发而为热,热来则寒往矣。半表之阳发于内,则蒸腾而为热,及其衰也,内郁之阴又裹束而为寒,寒来则热往矣。阳明之不能热往而寒来者,阳盛于表也,太阴之不能寒往而热来者,阴盛于里也。足少阳以甲木化相火,顺则下行而温水脏,相火下秘,故上清而下暖,逆而上行,出水腑而升火位,故下寒而上热。下寒则半里之阴内旺,所以胜表阳而为寒,上热则半表之阳外旺,所以胜里阴而为热。表阳里阴,各居其半,均势相争,胜负循环,则见寒热之往来。阴胜则入太阴之脏,但有纯寒而热不能来;阳胜则入阳明之腑,但有纯热而寒不能来。

足少阳经,自头走足,行身之侧,起于目之外眦,从耳下项,由胸循胁,绕胃口而下行,病则逆行,上克戊土而刑辛金。以甲木而克戊土,胃无下降之路,则气逆而作呕吐;以相火而刑辛金,肺无下降之路,则气逆而生咳嗽。辛金被贼,则痞塞于胸胁;戊土受虐,则胀满于腹胁,以其经气之结滞也。木气盛则击撞而痛生;火气盛则熏蒸而发热。凡自心胁胸肋而上,若缺盆颈项,若咽喉口齿,若辅颐腮颧,若耳目额角,一切两旁热痛之证,皆少阳经气之逆行也。少阳甲木,居于左而行于右。邪轻则但发于左,邪旺则并见于右。柴胡入少阳之经,清相火之烦蒸,疏木气之结塞,奏效最捷。无论内外感伤,凡有少阳经病,俱宜用之。缘少阳之性,逆行则壅迫而暴烈,顺行则松畅而和平,柴胡清泻而疏通之,经气冲和,则反逆为顺而下行也。

【应用参考】

《中华本草》载柴胡有“抗惊厥、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溶血;保护肝细胞损伤和促进肝脏中脂质代谢、抑制胰蛋白酶;抗病原体;增加大鼠蛋白质生物合成、降低血浆胆固醇;抗脂质过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