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瑜伽哲学——三摩地

 色即是空0000 2023-06-08 发布于广西

三摩地的含义

三摩地是梵文Samādhi的音译,也翻译成三昧、定等。

三摩地(Samādhi)一词中,sam意即“一起”;ā意即“走向”“朝向”;词根dadhat意即“放置”。所以,Samādhi 的意思是“把......放在一起,或把......结合在一起”。另外,sam有“完美”“完全”的意思。Dhi意指“意识“。所以,Samādhi 是一种状态,在这一状态,人、行动和行动对象之间的区别消融成了唯一者。

在很多人那里,三摩地是一种很神秘的状态。可以说不可言说,就如对佛教徒来说,涅槃不可说一样。但事实上,不是不可说,而是对于其他人或没有达到某种意识状态的人来说,说了也是不能明白的。有时,为了让人们理解一些,还是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三摩地。


帕坦伽利“三摩地”的含义:

“在冥想中,对象的真实本性放出光芒,不再受感知者的心的扭曲,这就是三摩地。”


艾扬格对三摩地的理解:

“当专注的意识之流与冥想对象融合时,冥想者(主体)的意识似乎融化在对象(客体)之中。这种主体和客体的合一就是三摩地。当冥想对象不受冥想者自身意识的干预而显现时,冥想就进入三摩地。”


在吠檀多和数论中三摩地是有所差异的。一般的瑜伽人很难去区分,对他们来说区分的意义也不大。


帕坦伽利瑜伽的三摩地:

是自我(原人)从不是自我的一切(原质)中撤回。宇宙依然保持原来的状态,无法消融于自我。


吠檀多的无余三摩地:

非自我消融于自我。


这两个体系的实在观不同,帕坦伽利的体系是二元论的,三摩地的最终结果是自我(原人)和非自我(原质)的完全分离,达到独存之境。在吠檀多体系中,它是一元论的,最高的境界是非自我消融于自我,达到自由。

帕坦伽利瑜伽似乎有一个消极的含义,即它是摆脱非自我的自由。吠檀多体系中,是要在一切之中获得自由,是积极的,它不仅终止苦难,也获得终极喜乐。吠檀多的无余三摩地和帕坦伽利的无想三摩地并不一样。在吠檀多中,探索者的心意和自我不分离,而是专注于自我,即专注于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