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洛地区不是黄河文化区,也不是中原

 xianfengdui111 2023-06-08 发布于河北

傅斯年先生认为中国人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东部的东夷,一个是西部的古羌人。

东夷的发源圣地是泰山,其早期被称为太昊伏羲氏。太昊伏羲氏又分裂成了两支,一支以黄河为内河,成为少昊氏、一支以辽河为中心,成为东胡。少昊氏沿黄河向南进入长江流域,再向南跟演长江下游的羌人融合,形成百越诸部。

总体来看,东夷主要以渔猎为主,他们普遍有鸟崇拜,这些部族大多善于射箭,上古名射手基本出于东夷。

古羌人的发源圣地是昆仑山,后被称为炎帝神农氏。神农氏迁徙分化成了北部的以黄土高原为核心的游牧部族,即戎人、狄人、氐人等;在南部形成了以秦巴山区为核心的西南诸采摘民族。西南诸族沿长江东下,与游弋于此的少昊氏融合成为百越诸部。

古羌人在黄土高原与秦巴山之间的关中盆地发明了以谷物为主的农业文明,这一文明的最主要的部族包括姜姓、姒姓、姬姓、姞姓等。这大概因为关中地处游牧民族跟采摘民族之间的缘故。另外,西部地势较高,在大洪水时期更具有地理优越性。而秦巴山区更适合定居,这也是农业文明产生的重要条件。

以上是我以傅先生说法为基础的发挥。其实,上古的事几乎都处在学术争论状态,唯有咱河南朋友总会急吼吼地拿一些学者的只言片语作结论,然后信之凿凿地跟人斗嘴,甚至还造成了地域黑。

整个河南地域若以地理文化来看,大体可以分成两块,一块以洛阳为中心的西部,处于黄河以南,实为秦岭余脉地区,是为神农氏西南部族的山地文化地域;一块以黄河为中心的东部,黄河在这一地区成为了内河,它严重影响着当地文化形态,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黄河文化区,原本专指部落都邑的中国这个名词,后来几乎就被中原一词代替,并成了这片地土的代名词。

中国上古历史主要是以关中为核心的秦岭农业文明同以黄河为核心的渔猎文明的斗争。伊洛地处秦岭文明东段地处两大文明的缓冲带,也是冲突多发地,所以,伊洛在上古历史的地位就十分突出。另外,这块地方可以俯视中原黄河文明,所以位置独特,这也是伊洛的历史意义的另一面。

周武革命,标志着农业文明对渔猎文明的胜利,农业社会形态迅速巩固下来。汉武帝打击匈奴 直接缔造了以农业文明为核心的汉人文明。

汉武帝收服诸越,农业文明在长江流域扎根生发,历经六代,大体由南北朝开始,中国历史就进入了南北争斗的时期。这个时候,随着农业文明在华夏大地的成熟,秦岭山地农业文明的地位迅速下降,连同关中一起的伊洛的地位也就迅速下降了。

伊洛地区跟关中地区原本是一体的文明,一些人非要把两地分割开来,这就成了许多无聊的斗嘴,导致了可恶的地域黑。

河南这个名字本身就很尴尬。河南顾名思义,就是黄河之南,这在伊洛地区名副其实,而这个名字实际上也是由伊洛地区开始的。只是在这块地区,黄河地处边缘,并不能产生深入骨髓的影响,而这一带终究是山地文明区。黄河一旦成为内河,就会对当地文明具有深入骨髓的影响,也才会形成黄河文明。而这块覆盖安徽、苏南、山东、豫东、河北的黄河文明区,才是名副其实的中原,即中原就是黄河文明,其地域界定应该是南北二漳水,而不是黄河。

因为行政区划的原因,骨子里属于秦巴山地文明的伊洛地区,虽然给这一区域贡献了“河南”这个名字,尽管也自称中原地区,但是怎么也改变不了自己黄河文明边缘的地区,最终,伊洛地区毕竟不是中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