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最想吐槽的事?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样

 杞乡青年 2023-06-08 发布于宁夏

别人听说你是个教师,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教师好啊,工作轻松,还有三个月的假期,放假也有工资拿,好安逸。”


其实现在的教师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教师也是普通人,也要养家糊口,也有情绪和脾气,也有很多想吐槽的事情。


1.教育局、进修学校的领导大多不是教育领域一线教师晋升的,甚至是及不相关的领域的专职领导调任过来的,但是大家都对教育教学有话说,一天一个指导,三天一个政策,搞得在一线教书的老师都不知道怎么教书了。

文章图片1


2.还有其它政府部门,感觉不要求教师做点什么不能体现他们的存在感一样。各个部门的公众号都要求你关注,各种网络答题要教师完成,各种视频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还拍照上传,证明他们的活动很受师生欢迎。很多网络点赞拉票的事情也派给老师,还要检查完成率。各个部门各种奇葩的检查,逼得教师不得不造材料、做档案,大搞形式主义而耽误上课。


3.每年培训一大堆,请的专家学者头衔吓死人,各种网络视频看不完,专家一坐一讲两小时,中途还出个“1+3=?”的算术题,问你在不在看。讲理论假大空,有几个是和一线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有几点是基层教学中可以操作的?如果中学课堂也像专家那么讲,学生不全睡觉才怪。很多毫无意义的培训都要求参加,而且报名费不便宜,教师每年的无意义培训不知道要养活多少机构和人员。


4.小学生放学在地下停车场打闹被热心群众举报,教委竟然全县通报学校和班主任管理不当。学生在家不听话玩手机也是教师教育不好。各级领导委曲求全,不利舆论都甩锅教育和教师,最终只会让教师不作为、怕作为。家庭教育十几年,社会教育耳濡目染都没教育好的学生的不良行为,一进入学校一进入班级就要求教师让他做出巨大改变,否则就是教育不负责,这锅甩的也太牵强了吧。

文章图片2


5.一线教师每天的管理工作和教学任务本来就很重,能把教材吃透、把书教好实属不易,却还要求不断的抓科研、写论文、搞课题,因为这些都是评职晋级、考核评优的必要条件。如果真有科研型的教师科研出了重大成果,可以额外奖励呀。要求人人搞科研,多数人写的论文,搞的课题假得很,甚至花钱买的,有何意义。那些课题多、论文多、专著多、头衔多的人又有几个是一线教书的教师?


6.很多人只看到教师每天就上几节课,却没有看到几节课的背后要备几小时的课,要研究几份资料,还有数不清的课外培训和学习。很多人只看教师每年还有三个月假期,却没有看到基层教师早上7点要进教室组织早读和学习,晚上10:30还在查寝招呼纪律,半夜睡觉不得关手机,24小时有领导有家长有学生打电话来了解情况。


7.某地出了一个性侵学生的人渣教师,某地出了一个体罚学生的不良事件,这下全国教师都成了嫌疑犯,口诛笔伐。每一个行业都有败类,每一个领域都有人渣,对于这些人渣败类要用法律严惩不贷。但是不应该用有色眼镜看待每一个教师,毕竟遵守职业道德、热爱教育、帮助学生的老师还是绝大多数,还是值得尊敬的。

文章图片3


8.素质教育、核心意识教育、跨学科综合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哪一个都没有错,都很科学。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式改变都是应该的,但是教育领导你要给出改变的方案、时间、资源啊,教育考核、评优评先也按这个要求来呀。现实往往是考核教师的就是分数,影响学生的就是试卷的分数。一方面不要公布成绩,影响学生的心情和家长的面子,另一方面又拿成绩来选拔学生。高考选拔方式不变,教育改革很难有实质性改变。


教育事关国计民生,教师是教育的重要环节,需要全社会给予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给予监督,但是教师也是普通人,需要理解、需要包容。如果人人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要求教师,可能适得其反,只会让这个群体为了自保,不敢说、不敢管、不敢作为。

跪着的老师,是教不出站着的学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