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建|同年末代进士的同途殊归

 120035948@qq.com 2023-06-09 发布于江西
同年末代进士的同途殊归
文/肖建 
同年末代进士的同途殊归
——沈钧儒与欧阳绍祁人生命运的同与殊

   我国古代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进士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功名。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太后老佛爷70岁大寿,大清朝廷甲辰恩科共录取进士273名,这是大清王朝最后一次科举取士,也是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科举考试的最后一次,因此这一批进士有末代进士之称,刘春霖被称为末代状元、朱汝珍被称为末代榜眼、商衍鎏被称为末代探花;因为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9月1日,袁世凯、张之洞等会奏,“科举一日不停,士人有侥幸得第之心”,第二天,光绪皇帝准奏。甲辰恩科273名进士中,有大名鼎鼎的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二甲第35名),还有大名鼎鼎的首任四川都督蒲殿俊(二甲第41名)、开国元勋沈钧儒(二甲第75名)和辛亥元老汤化龙(二甲第108名)以及与汪精卫齐名的大汉奸王赓(后改名王揖唐,二甲第5名),此外,我们分宜县的乡党江西分宜防里古村人欧阳绍祁也在当年高中进士,名列三甲第27名(总排名第150名)。沈钧儒生于公元1875年,公元1890年考中秀才,公元1903年应乡试中举人,公元1904年中进士;巧合的是欧阳绍祁也生于公元1875年,也是公元1904年中进士,真是名副其实的“同年”。他们都曾经是天之骄子,都曾经是天子门生,也曾经同朝为官,也曾经都东渡日本求学;但是在清末民初社会急剧变化的大变革时代,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沈钧儒与时俱进,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一次又一次勇立潮头、走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前列并引领时代的发展进步;欧阳绍祁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逐渐掉队乃至落伍,最后只能归隐于山林田园并老死于家乡分宜县。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10月14日,沈钧儒东渡日本求学,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大批学子留学日本;这批留日学生不少人成为立宪派骨干乃至领袖人物。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大清朝廷宣布在中央筹备设立资政院,各省设立资政局。不久之后,刘春霖当选为中央资政院议员和北直隶省咨议局议员,沈钧儒当选为浙江省咨议局副议长,与沈钧儒同为甲辰科二甲进士的谭延闿、汤化龙、浦殿俊分别当选为湖南省、湖北省和四川省咨议局议长。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11月23日,沈钧儒与章乃器、邹韬奋、李公仆、史良、王造时、沙千里被国民政府逮捕,这便是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12月12日,张杨主导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6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件爆发,该月底沈钧儒等七君子交保释放出狱。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城楼,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现场,75岁高龄的沈钧儒银髯飘逸,站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身旁,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一个小时之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勤殿举行,沈钧儒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在一天之前刚刚闭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公元1949年12月,在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副主席,紧接着1953年当选为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1955年张澜主席逝世后,沈钧儒代理主席,1956年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直至去世。公元1963年6月11日,沈钧儒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8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钧儒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沈钧儒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二届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阳绍祁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中进士,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清廷公派东渡留学日本,学成归国后曾任萍乡县知县兼检察官,后致仕回乡,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任分宜县立初级中学(今分宜中学)首任校长并担任《分宜县志》总纂官。公元1952年在分宜县逝世,享年77岁。

在此前后,公元1930年,谭延闿因脑溢血突然去世,国民政府为其举行国葬,享年50岁。公元1942年 ,末代状元刘春霖因突发心脏病与世长辞,享年72岁;公元1943年,末代榜眼朱汝珍因中风去世,享年73岁;公元1948年,王揖唐以汉奸罪在北平被处以死刑,结束了其荒唐的一生;公元1963年,商衍鎏在广州去世,享年88岁。

今天,在首都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帝制后期儒家的最高“神圣空间”,已辟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游人如织。大成门外的廊檐下,静静伫立着198通元、明、清进士题名碑,讲述着这些传统文化精英曾经的毅进与恩荣。其中,即有光绪甲辰恩科进士题名碑。甲辰题名碑旁,特以铜牌镌字,曰“末科进士题名碑”,并以中英对照的文字略述始末,其中特别举称“新中国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沈钧儒——来自浙江秀水的二甲进士,清末民国时期的宪政志士,新时期的政法领袖。题名碑上有关沈钧儒的信息,或因后人特意琢磨,去除尘障,显得格外清晰、特别夺目。

其前后左右的“同年”们,姓名与籍贯大多已斑驳难辨。除了少数人物之外,甲辰恩科进士群体的经历与事迹大多已渐行湮没;而那些冰冷的碑石上所镌刻的名字,其实无不曾为鲜活之生命体。依据甲辰进士题名碑旁铜牌的标识,此碑应属自助导览机讲解范围。当不同语言、文化及知识背景的过客云集,各自细听导览机讲述“末科进士题名碑”的来龙去脉,时空悬隔,背景参差,游客各自体味想必亦大异其趣。前人笔记尝云:“甲辰为清代末科会试。自隋唐以来之科举制度,至此而历数告终。此榜多知名之士,以之结科举之局,颇不落莫。”诚然如是。甲辰进士中颇多引领风会的人物,他们的双眼见过清朝的銮辇,辛亥的硝烟;见过民国的扰攘,敌寇的入侵;见过政权的更替,斯文的远离。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所学所思、所做所言、所喜所忧、所惧所惑,伴随了一个王朝、一个国家、一个族群,走过跌宕起伏、一波数折的未竟转向。

生逢乱世,在时代大变局中,末代进士们的命运轨迹在一个个人生十字路口分道而行,最终,同途不同命不同运,他们之后的命途各异,有的人注定流芳百世,有的人必须遗臭万年,有的人可以另辟蹊径,有的人不得不随遇而安,还有更多的人只能在短暂的“光宗耀祖”后从此沉寂无闻;沈钧儒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和最优秀最先进的代表,被后人誉为“民主人士的旗帜”和“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而俺的乡党欧阳绍祁渐行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的大多数的一个普通而又非典型的代表而已,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