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给即将上考场的你:中考命题新变化

 兰勇讲语文 2023-06-09 发布于重庆

高考完毕,中考接踵而至。今年会有什么新变化呢?我大胆判断,你随意听取,最终是命题人说了算:他们才是刀俎,你我都是鱼肉。不过,好的考试不是挖坑与绕坑的博弈,而是成全与傅彩:既能检测还能让考生充分发挥的题才是好题。
最根本的:大单元、大概念、任务群会在试题中进一步体现。理由不宜展开细讲。
大单元、大概念都已经拔高到不把握它还能不能好好生存的位置之上,不可能不在试题重点体现。这本也是学生能力的高阶要求:求同求异思维的灵活运用,提炼、整合、转化、运用的能力,一定会成为检测的重难点。
具体体现:
前面的基础题检测,情境化命题这个趋势会进一步加强。不会只是提供了一个简单盛放目标字词句的果盘,那不是真正的情境化设题。情境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场景,它还应影响题目的设置与处置。比如一个字可能有多个读音,但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应当是唯一的,让学生来判定这就是一种更高的要求;再如词语使用,单独看或者在一个缺少上下文的情况下判断它可能是错的,但有了情境,会不会有所改变呢?比如“不可救药”,意思是指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说某人不可救药,那是对他的彻底否定。但如何理解林语堂称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呢?它的使用有误吗?显然不是,它是正确的,且用得妙、用得高级啊!病句的判断亦如此,我另有其他文章对此有阐述。
名著阅读应该有所改变:一是弱化死记硬背二是强调综合分析。趋向:将它与综合性学习、阅读或写作结合起来考。《傅雷家书》单独考,不好弄,但与写作结合起来就很灵活了。
文言文注意一下每课的课后练习,尤其是关于语言品析的内容。去年动了词语解释,今年可能要动翻译题。趋势:弱化记忆,强化理解。比如一个句子给出几种翻译让你选出最佳翻译。
第一篇现代文阅读会进一步抑制套路化答题,加强文本的理解、鉴赏能力的检测。那种一看到句子就只会找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也要硬性套装一个,简单套用“生动形象”这样的所谓术语的答题模式不可能再混到分了。修辞有固定格式如比喻、排比、夸张等类型外,还有词语的选择、句式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等。就一个词语来说,就有语体色彩、情感色彩、形象色彩、文言与白化、通俗与典雅的区别;再如,我们可能比较重视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呢?语气词呢?句子除了修辞手法,内部关系呢?它们都可以进入检测范围。
第二篇非连文本会更倾向于实用性文本,跨学科也是一个倾向,尽管徐杰说那些跨得不好的像“劈腿”。拿旅游来举例:就有旅游产品说明书、解说导游图、推介语等与语文相关联。简单地以资料与说明、议论两种文体相加的检测模式已成过去式了。
作文:情境题和普通题会进一步融合甚至将非名著阅读、连续文本阅读等与作文结合。比如非连续文本涉及重庆旅游景点,作文则可让你来选择自认为的最能代表重庆特色的推荐给外地游客,或给外地游客写一封独具特色的邀请信。这样既能解决学生对重庆景点知多知少的差异问题,(即使你以前不了解,非连也介绍明白了)又能让优秀的学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再如,与名著阅读相结合,请你向别人推荐《傅雷家书》或者辩论是否应该取消它的名著阅读地位。
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是不怕考的。祝你考试顺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