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778、雍正继位正常吗

 梦想童年594 2023-06-09 发布于江西

公元1722年,当了六十一年皇帝的康熙驾崩,享年六十九岁。康熙功绩巨大,威望崇高,因而尊其庙号为“圣祖”。对于康熙之死,历来就有自然病死和被谋害两种说法的争议。

皇四子胤禛继承了皇位,成为清朝第五位皇帝,被称为雍正帝。雍正的寿命不长,当了十三年皇帝就死了。他在位时间虽短,却是清朝皇帝中争议最多的一个。雍正从登基到死亡,都存在许多争议。人们议论纷纷,许多文学作品更是大加渲染,使得雍正皇帝充满了神秘色彩。

雍正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德妃。雍正属于庶子,但他被皇后佟佳氏认作了养子。因此,雍正也算是嫡子,从小待遇就比其他庶出的皇子高一些。

雍正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五岁入尚书房,拜张英为师。张英是著名大儒,官任内阁大臣兼礼部尚书,儿子是清朝名相张廷玉。在名师张英教导下,雍正“品行端方,学术醇正”,文学功底深厚,年龄不大,就创作了《春日读书》、《夏日读书》等许多诗歌。

雍正从十几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四处巡视,还奉命办理一些政务,经历锻炼。雍正十五岁去曲阜祭孔,十八岁随父征讨噶尔丹,后又随父巡视永定河、黄河、淮河等,并负责对水利工程进行验收。康熙皇帝对雍正悉心培养,二十岁时封他为贝勒,参与朝政。

雍正胸有智谋,工于心计,城府很深,平时寡言少语,与兄弟和大臣们关系都不错,很少树敌。著名大臣李光地称赞他:“才德兼全,大有作为”。李光地是内阁大臣兼吏部尚书,深得康熙皇帝信任,他的话,对康熙会起作用的。另外,隆科多、年羹尧等大臣与雍正关系十分密切。

胤礽被废太子之后,宫中展开九子夺嫡大战。雍正自然也觊觎太子之位,但他不像其他皇子那样钻头不顾腚,而是十分小心,行动诡秘,表面上宣称自己是“天下第一闲人”,没有夺嫡之意。这自然会引起康熙皇帝的注意和好感。

雍正经过冷眼观察和缜密思考,认为皇子夺嫡皆不能成功,于是他独出心裁,请求复立胤礽为太子。康熙皇帝大为惊讶,对雍正刮目相看。康熙皇帝在复立胤礽的同时,封雍正为和硕雍亲王,使他在诸皇子中地位达到最高。这个时候,康熙大概已经产生了传位于他的想法。

胤礽再次被废以后,康熙皇帝不再提立太子之事,变得像神经质一样,严厉处罚请求立太子的大臣。太子之位空缺,皇子们再次发起争抢,活动最厉害的,是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祯。只有皇四子胤禛,表面上依然不动声色,只是在暗地里拉拢朝廷重臣。

康熙皇帝已经年老,他表面上不提立太子,但肯定在认真考虑继承人问题,并且仔细观察着诸皇子的表现。这个时候,康熙心里可能已经有了主意,打算把皇位传给四子胤禛了。康熙成竹在胸,所以不再提立太子之事了。

公元1722年10月底,康熙到南苑行猎,感到身体不适,返回北京西郊的畅春园。从11月7日到13日,康熙病情日渐沉重,最终驾崩。

康熙皇帝在临终前,召七个皇子和大臣们前来,说:“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康熙口述,由大臣隆科多记录,留下遗诏,命胤禛继承皇位。

《康熙遗诏》一式四份,用满文、汉文两种文字书写,现分别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和台湾故宫。另外,在西方还有英文版的《康熙遗诏》,是由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带到伦敦出版的。

从以上官方史料记载来看,雍正继位是正常的、合法的。可是,自从雍正登基以后,就出现了各种传言和大量野史笔记,说雍正是阴谋篡位,并且毒死了康熙皇帝,后世有些学者也持这种意见。因此,千百年来,人们对雍正登基议论纷纷,形成谜案。

有的史书说,雍正为人阴险,手段毒辣,他表面上不竟争太子之位,千方百计取悦父亲,暗地里却与隆科多、年羹尧等人结成死党,欲图不轨。隆科多是雍正的亲娘舅,当时担任禁军统领,负责保卫康熙安全。

雍正见康熙没有让他继位的意思,反而青睐十四子胤祯,任命胤祯为抚远大将军,掌握兵权。胤祯虽然是雍正的同母弟,但两人关系不好,是雍正抢夺皇位的强大对手。雍正感觉通过正常渠道难以继位,便与隆科多密谋,准备采取阴谋手段篡夺皇位。

康熙在围猎时受了风寒,在畅春园静养。康熙能够打猎,而且得病后没有回皇宫,说明病情不重。当时,胤祯率大军在青海作战,大臣和皇子们也不在康熙身边,只有隆科多一人随行护驾,下手比较容易。

康熙虽然患病,但饮食如常,可隆科多进献一碗人参汤之后,就病重昏迷了。雍正事先伪造了康熙遗诏,等康熙昏迷后召众皇子和大臣前来,由隆科多宣读遗诏。康熙很快死去,雍正便堂而皇之地继位了。

还有的史书说,康熙病重的时候,令皇子和大臣们前来,安排后事。可是,隆可多控制了局势,康熙等了半天,没有人来,只来了皇四子胤禛一人。康熙便知道是胤禛和隆科多搞的鬼,心中大怒,扯下脖子上戴的佛珠,朝胤禛砸去,随即咽气。事后,雍正向兄弟们展示佛珠,说是父亲赐给他的,作为继位的信物。

持阴谋论的人为了证明雍正是非法篡位,罗列了许多证据;而持正常继位观点的人则逐条反驳。两种意见争执不下,搞得事情扑朔迷离。综合起来,大体有以下观点。

第一,有人认为,康熙遗诏不是他本人亲笔书写,是雍正伪造的。但有人反驳说,皇帝诏书多数不是本人亲笔,都是大臣代写,盖上玉玺,何况当时康熙病重,不可能亲自书写。所以,不是亲笔,并不能说明是伪造的。

第二,有人认为,康熙生前有意让十四子胤祯继位,对他十分宠爱,赋予他兵权。甚至有人说,康熙已经给胤祯写了密诏,让他继位,后来密诏被雍正搜去了。反驳者说,康熙在年老多病之时,不把胤祯留在身边,而是把他打发到遥远的青海,说明没有让他继位之意。所谓密诏,既无证据,也不可能,康熙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想让十四子胤祯继位,发个明诏就是了,谁敢不从,何必偷偷摸摸地写个密诏呢?

第三,有人认为,官方史料上关于康熙逝世前后的记载不一致,临终前召见的人数也不相同,怀疑是雍正动了手脚。反驳者说,这些史料虽然在细节上有些出入,但在雍正继位这个大事上,记载是一致的。

第四,有人说,当时宫中有许多外国传教士,这些传教士都在回忆录中说,康熙临终前,他们只见过隆科多,没有见过皇子和其他人,以此证明当时是隆科多控制了局面。反驳者说,隆科多是皇帝身边近臣,负责皇帝安全,外国传教士当然见隆科多多一些,皇帝临终肯定是戒备森严,他们见不到其他人,是很正常的。

第五,有人说,雍正继位以后,他的生母德妃表现异常,先是寻死觅活,后又拒绝受封皇太后,几个月后便暴病身亡,怀疑是雍正弑母。反驳者说,德妃与康熙感情很好,先后生了六个孩子,康熙死后,她哭闹着要殉葬,不久忧悲而死,实属正常。

第六,有人说,雍正继位以后,卸磨杀驴,将帮他夺位的年羹尧处死,将隆科多囚禁,目的是掩盖阴谋。反驳者说,年羹尧和隆科多都是因犯罪被处罚的,特别是年羹尧被处死的时候,雍正已经登基四年了,隆科多被囚,已经是雍正称帝五年以后了。如果雍正想要掩盖阴谋,肯定是登基不久就下手,怎么会等那么多年呢?

第七,有人说,雍正继位,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他的兄弟们几乎全都不服。雍正为了保住皇位,将胤祉、胤禩、胤祯等几个兄弟或削爵,或囚禁。反驳者说,雍正表面上并不争夺太子之位,行事很隐秘,众兄弟们对他继位感到意外,是很正常的,不足为奇。雍正虽然对兄弟们削爵囚禁,夺了他们的权力,可并没有杀一人。后来关于雍正篡位的流言,正是这些心怀不满的人故意散布的。

雍正刚一继位,关于他阴谋篡位的说法就流传开来,接着出现了大量野史笔记,详细描写了他的阴谋活动,把他揭露得体无完肤。其中,以曾静、张熙编著的野史最为出名,流传广泛。

曾静是湖南永兴人,县学生员,以授徒为业,张熙是他的学生。曾静有着强烈的反清思想,时常撰写文章,鼓动人们反清复明。

雍正继位以后,囚禁了几个兄弟,将他们的党羽流放广西。这些人心怀不满,沿途散布雍正篡位等许多流言。曾静听说以后,如获至宝,与学生张熙一起,添油加醋,随意捏造,列举了雍正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醉酒、淫色、诛忠、任佞十大罪状,把雍正骂得狗血喷头。

雍正得知以后,将曾静、张熙逮捕入京。曾静表示认罪,承认所写内容都是道听途说和蓄意编造的。雍正赦免了曾静二人的罪行,将他们写的十大罪状,亲笔一一予以驳斥,再加上他们的认罪供词,编成了《大义觉迷录》,公开出版,印发全国。

雍正敢于将诬陷他的十大罪状公布天下,表明他问心无愧。雍正此举,是为了消除流言,以正视听。不料事与愿违,不仅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反而使流言传得更加广泛,天下共知。因此,乾隆皇帝继位以后,下令禁止此书发行,并将曾静、张熙二人处死。后世仍然有人拿《大义觉迷录》作为雍正篡权谋父的证据,显然是不合适的。

在民间,广泛流传着雍正篡改康熙遗诏的故事。说康熙皇帝秘密立储,将传位诏书放置在宫殿正大光明牌匾后边。雍正派武林高手深夜盗来,发现上边写着“传位十四子”,于是将“十”字改成“于”字,成了“传位于四子”。

这属于无稽之谈,史学界给予否定。一是密建皇储制度是雍正创造的,康熙时期并没有;二是古代的“于”字是繁体字,而且传位诏书是由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的,根本没办法篡改;三是传位诏书很长,要写清楚继承者的名字,并赞扬他的品行,不是就一句话。因此,这种说法只能作为笑料,切不可当真。

笔者通过阅读许多史书,经过分析,倾向于雍正继位是正常合法的。一是阴谋篡位论缺乏证据,很多都是推测和臆断。二是雍正年长,又是皇后的养子,算作嫡子,这是一个有利条件。三是雍正在众兄弟中爵位地位最高,他是和硕亲王,属于最高等级。皇八子胤禩当时是贝勒,而那个十四子胤祯,连贝勒都不是,只是贝子,差了好几级,他凭什么与雍正竞争呢?那个时侯,同样是皇子,但也是分等级的,地位不一样。康熙如果想让十四子胤祯继位,必须先提高他的爵位才行。四是雍正时年四十五岁,阅历丰富,才能出众,受到康熙信任,得到众多大臣拥护。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说,康熙选雍正作为继承人,都是符合制度、合情合理的。

康熙皇帝是伟人,他看得果然不错。雍正继位以后,励精图治,推进改革,大清王朝继续蓬勃发展。请看下一集,雍正兴利除弊推动大清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