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梳理表达逻辑 准确填写成语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6-10 发布于甘肃

图片

成语多源自古代经典,简练的几个字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顾历年高考试题,语文科目对于成语运用的考查几乎没有间断过。尽管题目类型和分值几经变化,但考生能否准确运用成语,一直是高考语文的考查重点之一。

图片

高考对于成语运用的考查,很长一段时间都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无论材料的语境如何变化,答题难度都不算太大,容易总结归纳一些答题的技巧。不过,2022年高考全国卷对成语运用类试题的命题形式作出调整,由过去的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填空题,给出一段材料,要求考生直接为空白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

题型的变化增加了考生的答题主动权,同时也增加了答题难度,更加考验考生的成语积累、辨析运用及语料理解能力。据笔者观察,新一届考生对这一变化普遍感到压力,有人觉得自己的成语积累量远达不到考查要求,有人面对一大段语料无从下手。笔者认为,面对新的成语运用考查形式,考生需要冷静思考,梳理清楚语料的表达逻辑,进而填写合适的成语。下面以2022年9月湖北省武汉市高三年级调研语文试题为例,探讨成语运用新题型的解答方法。相关试题材料摘录如下:

近日,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的“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被网友们取了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村BA”。

在“村 BA”现场,四面看台,欢呼与加油声也持续不断。每逢“村BA”开打,十里八乡的人都会,一些观众甚至驱车200公里前来观战。更夸张的是,“村 BA”的连场比赛经常能从正午打到夜晚,并且从来都不缺少选手和观众。如此的比赛氛围,可能连不少职业赛事也比不上。目睹“村BA”的盛况,有网友戏称:“在中国最接近 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不是 C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而是'村 BA’。”

有人说,“村 BA”之火,火在一个“土”字……(下文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笔者之所以选择这道题,是因为其极具典型性,不仅很好地实现了命题人考查考生成语运用能力的意图,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分析成语运用类试题的命制趋势,以此指导复习。笔者认为,考生想要答好此类试题,必须认真阅读文段,分析语境,发现横线处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到藏在语料中的提示与限制,据此调动自己的成语储备,准确答题。

图片

以横线①为例,不少考生都觉得简单,可填入的成语似乎很多,如“人声鼎沸、震耳欲聋、熙熙攘攘、人潮涌动、座无虚席”等。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我们来看横线①所在的整个句子——“在'村 BA’现场,四面看台,欢呼与加油声也持续不断”。看到这个句子,大部分考生都能想到横线处要填形容人很多的成语。句子的前半部分有明确的位置信息提示——“村 BA”现场的四面看台,因此填“熙熙攘攘”这样表示人来人往的成语就不太合适,因为它们不适用于“看台”这一场所;后半部分“欢呼与加油声也持续不断”是形容声音的,这些声音来自四面看台上的观众,这提示考生,如果横线处填入与声音有关的成语,就会与后文产生逻辑冲突,因此“人声鼎沸、震耳欲聋”等成语也不是好选择。如果填“座无虚席”和“人潮涌动”,语言逻辑上没有问题,但笔者认为“座无虚席”更合适,因为观众是坐在看台上观看比赛的,“人潮涌动”虽也强调人多,但给人一种看台上很喧闹、拥挤的感觉,显得观众文明素养不高。笔者查看试题答案,“座无虚席”和“人潮涌动”都不算错,但命题者将后者放在括号中列出,体现出明显的倾向性。

以上,笔者详细阐释了通过梳理语料的表达逻辑来选择成语的方法。对于横线②和横线③,考生也可以按照这一方法,从上下文语境中寻找提示信息,遵循逻辑要求选择适当的成语(横线②处可填写“蜂拥而至”或“纷至沓来”,横线处③可填写“如火如荼”或“热火朝天”)。具体的分析过程,本文不再赘述。

图片

成语是先民的智慧结晶,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学生应具备的语文素养。高三学生既要有足够的成语知识积累,也要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从容应对高考试题的各种变化。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3年5月10日文章《梳理表达逻辑 准确填写成语》;作者: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第一中学/陈永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