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芬兰“魔改”出最强AK步枪,“北极狐”与“北极熊”斗争中求团结

 新用户1909nhLx 2023-06-10 发布于上海

最近芬兰军队对装备数量较大的AK突击步枪进行了升级改造,新改造后的突击步枪命名为RK62-M3突击步枪,从照片上看枪上使用了大量铝合金、碳纤维…等坚固而轻便材料,原来护木被替换全包裹住枪管,并且安装有前小握把便于射击时稳定控枪,新型护木时还有“皮卡丁尼导轨”,可安装战术灯或者激光指示器,枪口上可安装有消音器,便于特种部队近距离使用,枪的机匣上也安装了“皮卡丁尼导轨”,可以装各种光学瞄准镜、枪托也别改造,将原来固定式改为伸缩式,便于不同臂长的战士使用,且使用了阻尼材料缓冲性能更好。

对于RK-62突击步枪军迷们是很了解的,它是1962年芬兰瓦尔梅特&沙科公司借鉴了苏联AK47突击步枪之后研制的一型适合芬兰军队使用的突击步枪,而它的前型RK-60突击步枪几乎就是AK47,并且该型步枪也使用7.62*39子弹,芬兰人多了一个心眼儿,就是再次爆发“苏芬战争”时可以使用缴获的苏军弹药,芬兰这种小国家虽然生产力先进,但产能是很有限的。

至于说为啥放仿制AK47而不是仿制其他欧洲国家制造的名枪,是因为AK47的环境适应特别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芬兰地处北欧有相当多的领土在北极附近,冬季非常寒冷,对于枪的要求必须是在严寒环境下机械动作可靠,上油之后也不被冻结,AK47都符合要求所以才仿制它。

芬兰和苏联在轻武器研制方面还是有相近之处的,在“苏-芬战争”之前双方都借鉴了MP18/28冲锋枪的设计,分别研制出“索米KP31”(使用9*19鲁格弹)和PPD34(波波徳,捷格加廖夫大师设计的,使用7.62*25托卡列夫弹),但PPD开始不被重视,因为它用的手枪子弹也就是我们熟知的TT33(51/54)手枪弹,这在二战之前大威力子弹一统天下的环境当中根本就是异端!所以,苏联当时并不看好它 但到了“苏-芬战争”期间“索米KP31”让入侵的苏军吃尽了苦头,虽然当时苏军参战兵力达80万(一说是100万)并且配备大量的航空兵和坦克,意图就是要把整个芬兰占领,但在被原始森林和厚厚积雪(39年11月30日爆发,正是极度寒冷之时)的“曼纳海姆防线”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芬兰军队的滑雪侦察分队经常利用夜间绕过苏军坦克和装甲汽车构建的外围防御体系,突入到苏军宿营地然后“索米”大开杀戒,经常整排整连消灭苏军,然后迅速撤离…虽然最后苏联惨胜,但是损失太大了!

二战期间的芬兰军队,头戴德军M35头盔。

战争结束之后,苏军总结经验认为“索米”冲锋枪在近战时的威力太大了,“苏-芬战争”几乎都是在原始森林里进行,坦克和航空兵发挥的作用有限(莫洛托夫鸡尾酒就是在苏芬战争中被大量使用),近战之时莫辛纳甘步枪根本不是连发的“索米”对手,经常被三四支“索米”把一个连都压制了…所以,苏军又开始重视起冲锋枪了,要求将PPD简化制造流程,便于大量装备到部队,这个明智之举就诞生了“人民的冲锋枪”PPsh-41,以后更简化为“钢铁男儿”PPS-43,都在二战当中发挥出了巨大战斗力,几乎成了苏联红军形象的象征。

所以,“索米”促进了苏联冲锋枪的大规模生产。

另外,苏军在重机枪方面也借鉴了芬兰的同类型武器,就是图片里的“马克西姆”M1910重机枪(苏/俄版的马克沁),发射7.62*54R弹,但在“苏-芬战争”当中它的水冷套筒出了问题,零下20℃都是冻硬的冰雪,没有水还怎么给枪管冷却了?

但芬兰人的马克沁在外套筒上开了一个很大的洞,可以抓几把雪填进去,机枪射击时一会就把雪融化成水了…苏联人认为这是个好办法,随即在M1910上也开洞,也就是图片里红色箭头所指的那个带盖的洞。

芬兰陆军的BMP-2步兵战车,目前芬兰陆军当中有许多重武器都是苏制武器,比如说:M46加农炮、D30榴弹炮…等等,芬兰不是北约国家,购买苏联武器没有限制,当然苏联武器也便宜,也很愿意提供给芬兰军队,虽然说两国在战场上见过血,但芬兰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堵在了波罗的海北岸,完全封堵了列宁格勒的出海口,虽然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但芬兰不好惹,搞不好把它推到了北约,对苏联来说损失太大了,而忘掉不愉快,友好相处才符合地缘政治的需要。

芬兰军队装备的M46型130毫米加农炮。

以斗争求团结,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团结亡。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如果当年芬兰要不是拼命,哪能得到“北极熊”的尊重?能在战后相安无事许多年,还能买到苏联便宜的武器,需要很大的智慧和谋略,狐狸在西方文化当中也是智慧的象征,芬兰这只北极狐能与北极熊相处,确实展示了智慧的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