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效仿陶渊明,吟了一句“归去来兮”,与陶渊明是一样的心境吗

 海曲上人 2023-06-10 发布于山东

导语

于丹老师在谈诗词时曾说,中国所有的诗人不过是失了意的政客,而所有的政客也不过是得了志的诗人。由此可见,诗人与政客,不是两个流派,只不过是不同时期,诗人的不同选择罢了。

学而优则仕,那么在仕途中受了挫呢?诗人首先会想到的便是归隐。陶渊明的一句“归去来兮”开创了田园式的先河,给了诗人一条幽静的退路。几百年后,我们可爱的诗人苏轼也在黄州写下了这句诗,他想表达的意思,与陶渊明是一样的吗?

这首词名为《满庭芳》,若是没有读过,可以点击收藏起来细细品味。

文章图片1

诗词与译文

满庭芳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译文

回去啊,我回到哪里?故乡在万里岷峨。人生百年过了一大半,苦于来日不算多。

眼见黄州五年两闰,孩予会唱楚语吴歌。山中友备上酒赛,盛情款待相劝老东坡。

要走了,我说什么?人生就像那织布梭。等到闲暇时候,再去琉赏秋天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我从不剪你柔柯。请传话左右邻里,时不时为我晒晒渔蓑。

文章图片2

写作背景

公元的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在长江边上这个穷苦的小镇上生活了五年,直到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才接到了量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安置的命令。

这一年他已四十八岁,在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由于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他不断地西去东来,南迁北徙,赏够了人生的苦味。故而当他再次收到这份调令时,心中是思绪万千的。这里的“量移”,指的是被贬谪远方的臣子,遇赦酌情移近安置,并非平反复官。五年前的罪名并未撤销,如此调任,又何来欣喜呢?心潮难平之余,面对着前来相送的邻里友人,他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首词。

文章图片3

赏析

首句“归去来兮”,直接沿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首句。陶渊明所写的“归去来兮”,是归隐之志已经得以实现之时的欢畅得意之辞,而此时的苏轼呢?

“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故乡远在万里之遥,想要回去,奈何已经年过半百,唯恐来日无多。加之“君命”不可违,如今凭着“待罪”之身量移汝州,根本就无法做到像陶渊明那样自由的归去。因此东坡吟唱“归去来兮”仅仅是是蜀地故乡的思念,想表达欲归不得的怅恨而已。

上片的后半,笔锋一转,撇开满怀的惆怅,抒发了自己在黄州居住五年,对这里的山川人物所产生的深厚情谊。

楚语吴歌,犹在耳畔;鸡豚社酒,历历在目。这一切,是黄州的父老乡亲对东坡先生敬之爱之的热烈场面,同时也是东坡临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怀。也再一次隐晦的出另一层意思:东坡的“归去来兮”,也是对黄州的一种不舍。

文章图片4

词的下片,进一步将官场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突出了作者达观豪爽的可爱性格。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这是向黄州父老诉说自已不得不去汝州,并叹息人生本来就是如此来往如梭,表明自己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就像他所写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所以下句“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也就非常释怀地写出了自己展望即将到达之地,随缘自适的思想。这也是自己不沉迷于过去,对新生活的一种向往。

从“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是此词的最后一个抒情层次。写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实则是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恳请父老时时为他晒渔蓑,言外之意便是有朝一日,自己还会重返故地,再温习一下这段难忘的生活。非常含蓄地写出了自己对黄州的流连之情,拜谢黄州父老对自己的关爱之情。

这是一首非常情真意切的抒情之作,抒发出了苏轼心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

文章图片5

结语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人人都以为他会过得凄苦,但苏轼毕竟是不一样的苏轼。凭着自己的才情与豁达的性情,他得到了当地长官的眷顾,人民的亲近,加上他性情达观,善于自解,变苦为乐,在流放之地寻到了无穷的乐趣。如今,骤然离别,必然对此地的山山水水和男女老幼念念不舍。

由此可见,这首词抒发的离情,是发自东坡内心的真实之情。而首句他所发出的“归去来兮”之叹,与陶渊明之“归去来兮”,意境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他借句起兴,既有对蜀地故乡的思念,也有对黄州之地的流连。

#夏日生活打卡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