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爱玲都不及她!她曾是卞之琳诗中“桥上的风景”,也是苏州最后一位民国才女

 虚园文馆 2023-06-11 发布于广东

你真是个特别的人啊

叶圣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女孩,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他所说的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及张充和四姐妹

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其中数充和为最

  

  看过上周文章推送的读者,应该还记得我推过一篇关于《见字如面》里那些女人们的文章文中曾提到了“民国才女张爱玲。

  当时脑中一闪而过的,其实还有另一位饱读诗书、极富才情,可与其齐名的才女----张充和。

  今天在张先生的故居,拍了一些照片。配首她爱唱的昆曲,把这位“民国最后一位才女”的故事慢慢说与你们听。

  雨中探访张先生苏州故居

  小巷深处、细雨濛濛,老宅如旧

  

张充和(左一)

  初次听到张充和的名字,是在读新月派诗人卞之琳写的那首“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那时就看一些资料写,这首诗的女主角正是张充和。

  

  当知道这个被称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的大家闺秀,曾在九如巷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就一直想去她的故居看看。

  这个烟雨濛濛的下午,如愿探访了张先生的故居。

「静谧小巷·张充和最爱的古城之美」

  

  苏州春天最美的便是小巷和街道,张充和曾生活的小巷夹在五卅路和锦帆路间,南临十梓街,东临五卅路。

  ?从十梓街拐进五卅路,左边第一条巷子就是九如巷。如今,这条老巷子里虽然多了些居民楼,却仍保持着古香古色。

  

  ?张充和的曾祖父曾任江苏巡抚,父亲张冀牖是著名的教育家,1918年迁居苏州后,就住在这五卅路上的九如巷3号。

  门外悬挂的一块“张冀牖故居”的木牌上,刻着张充和父亲的简介。

  

  在那几十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是张家人相聚的地方,张充和每次回苏州也都会住在此处。

  静谧的小巷,悠长的街道,是张充和最喜欢的古城苏州之美。后来的二三十年里,她曾多次回过苏州,每次都要在这个老宅里住上近一个月的时间。

  也会去几个园林走走,拙政园,网师园,留园以及怡园都有她走过的痕迹。

  这座隐匿于古城区的张家老宅,虽然历经时光变迁,一切却看似如故。

  读过张充和的文字、看过她的小楷,听过她故事的人,来苏州,总会像我一样到九如巷走走。不敲门,不打扰,只静静感受下这位才女生活过的地方。

  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昆曲惊艳文化界

  她是被胡适破格录取的学生

  张充和是祖母带大的,十一岁时,祖母请了著名的开古学家朱谟钦做充和的国学老师,朱谟钦只教充和这一位学生,直到她十六岁时祖母过世才中断教授。

  

  父亲张冀牖是苏州著名的教育家,先是开办了著名的乐益女校,而后又创办了男校平林中学,思想先进。

  所以三个姐姐受的是中西结合的教育,更为洋派,这和张充和的私塾教育完全不同。

  

「昆曲风姿曾轰动文化界」

  张充和旧学功底在姐妹中最好,国画、诗词、书法、昆曲上都表现出了极高的造诣。对昆曲的热爱,是源于在苏州生活期间的耳濡目染

  我查了一些资料,说张充和在苏州拙政园居住时,夜晚常常一个人在兰舟上唱昆曲。美人美景、余音绕梁的曲调,那画面之美已难以比拟。

  

  汪曾祺在说到张充和昆曲造诣的时候,也提到:“有一个人,没有跟我们一起拍过曲子,也没有参加过同期,但是她的唱法却在曲社中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唱的'思凡’、'学堂’、'瑶台’,都是用的她的唱法。”

  年轻时候的张充和唱起昆曲来的娇慵醉媚我无法想象,只能从张大千为她绘制的这张仕女图中感受她的风姿。

  

  动乱的年代里,她凭着一出《游园惊梦》,惊艳了当时的文化界。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为纪念汤显祖诞辰三百周年,她又回国和大姐元和演了一出《游园惊梦》,虽已不再有当年的风华,却神韵犹存,赢得满堂喝彩。

  她曾说:“她们喜欢登台表演,面对观众;我却习惯不受打扰,做自己的事。” 这位大家闺秀一生都活的这样随心随性。

  

「语文满分、数学零分,被胡适破格录取」

  除了昆曲的造诣,张充和的写作才华很早就已经展露。

  1933年,沈从文与兆和在北京完婚。张充和去参加婚礼后就一直居住在北京,家人便劝她考大学。

  临考时,备好的圆规、三角尺等数学辅导工具都没派上用场。 最后数学零分的她,因国文满分而被试务委员会资深评委胡适破格录取

张兆和与张充和(右)

  她还有件趣事:进校后胡适碰到她时说 ”我记得你数学不大好。”她吓了一跳,以为这个可能要被清退,系里老师赶紧安慰她说:胡适那是吓唬你的。

  不过对于写作,她跟其他的作家不同,对于自己写出的作品,随写随丢。

  她说:“我写字、画画、唱昆曲、作诗、养花种草,都是玩玩,从来不想拿出来给人家展览,给人家看。” 做什么都是随性而至,无意于以著作传世。

「书法上乘难得,当代小楷第一人」

  张充和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上有着全面的修养,尤其书法,是她一生的爱好。

  在耶鲁大学美术学院教书法的二十四年,她很受学生欢迎。

  

  她的书法各体皆备,一笔娟秀端凝的小楷,结体 沉熟,骨力深蕴,尤为世人所重,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

  从这些我收集到的名人名家对于她书法的评价,可见她的造诣:

  沈尹默说她的书法是“明人学晋人字”;

  波士顿大学白谦慎教授说:“她的书法,一如其为人与修养,清淡之中,还有一种高雅气质。而这种气质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少了。”

  欧阳中石认为:“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家,而是一位学者。无论字、画、诗以及昆曲,都是上乘,很难得。

  

张充和 小楷 望江南词

  

  《曲人曲事》手稿(1990年代)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她是诗人卞之琳一生的女神

  说到张充和,除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总还会被提到一段“感情”。

  我仍从大家都很熟悉的那首诗说起: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是张充和最为大众所知的一段情事,情事的男主角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卞之琳。

年轻时的卞之琳和张充和

  他俩相识的故事,有说是因为沈从文,也有说是在北京大学读英文系时相识。总之,卞之琳对张充和一见钟情,自此便开始了漫长的暗恋。

  卞之琳先前是不愿意在诗歌中写自己的生活的,但却在《〈雕虫纪历〉自序》中所述:在1933年初秋,例外也来了。”那个例外就是张充和。

  后来他的诗歌里经常会出现那种小心翼翼的情感,正如张家幺子张寰和先生说:“都知道卞之琳爱四姐,四姐却对他没有意思。”

  

  多年后,和朋友兼学生苏炜谈到这段“苦恋”,张充和说:“说苦恋都有点勉强。我完全没有和他恋过,所以谈不上苦与不苦。”

  他写给她的那些信有上百封,她看过从来没有回过。当苏炜问到,你为什么不跟他说清楚呢。充和回答说:“他从来没有说请客,我怎么能说不来。”

  卞之琳直到45岁才黯然结婚,而对她的爱恋,持续了大半生。

张充和与丈夫傅汉思

  张充和最终的情感归宿是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他是个汉学家,对中国历史比她还要精通。

  他们相识也是在沈从文家里。一开始,傅汉思是来找沈从文的,后来就专门来找她了。

  1948年,张充和在炮火声中嫁给了傅汉思。

  接着1949年跟随傅汉思踏上了飞往美国大陆的飞机,没带金银细软只随身带着一方古砚,几枝毛笔和一盒五百多年的古墨。

  

  张充和与丈夫傅汉思

  2015年,跨过一个世纪的一代才女走进了历史,我当时看到一篇文章取作《从此中国再无才女》。

  评论说,张充和用诗词书法绘画昆曲和旗袍,抒写了她多姿多彩的一生,绝非虚言!

  这位从民国苏州走来的大家闺秀,在旧时的月色和古风中长大她的名字,也同沈从文、卞之琳、俞振飞等人一同化为了时代的传奇。

  

一生低调的她,留下的文字吉光片羽

在鲜少留下的作品里,我最喜欢这句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这是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曼妙一生

也被认为是这位“苏州才女”人生哲学的真实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