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心理专家:0

 事奴 2023-06-11 发布于河南

作家舒天丹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教育孩子如育花,光靠爱不行!要先搞清楚花的成长规律,然后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

要想养育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就把人的心理发展归为8个阶段。

并指出前5个阶段心理发展是否顺利,几乎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所以,想要养好一个孩子,每一个父母都要过好这5道关。

点击加载图片

0-1.5岁婴儿期

建立安全感,给足爱与陪伴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在谈及个体发展时提到:

“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里的情感发展,构成了人类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

幼年,特别是0-1.5岁,是孩子跟父母建立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脆弱又孤独,没有行动能力,也没有表达能力。

他们的一切,生命的存续,都依赖养育者。

此时,养育者的回应,构成了他对世界的信念。

哭的时候有人哄,难受的时候有人抱,饿的时候立即得到满足。

和养育者的这些稳定而积极的互动,会让孩子获得最深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让孩子对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安全的,做出确定。

这种亲密的情感关系,在发展心理学上被称作“依恋”,是一切教养的根基。

所以,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再苦再难也一定要把孩子带在身边。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1.5-3岁儿童期

建立自主感,放手尝试和探索

2-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

这一时期的孩子已经出现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开始知道自己的力量,开始尝试和探索。

变现到现实层面,就是:什么都要自己来,什么都要听我的,不依就会情绪爆发。

如果父母还像婴儿期那样包办孩子的一切,对孩子而言,弊大于利。

闺蜜在我们妈妈圈里是出了名的宠爱女儿。

女儿想要摸一下路边的月季花,她会赶紧制止,“别摸,小心扎住手。”

女儿想要玩滑板车,她怕女儿摔着,一路扶着,跟着。

女儿想要帮她扫地,又怕女儿干不好,也会摆手拒绝。

久而久之,闺蜜的女儿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胆小。

武志红老师曾指出:父母越强大,孩子就会越弱小。

因为,父母打断的不止是孩子的探索之路,更是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也遮蔽了孩子发展能力的可能性。

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自主感建立的时期,学会放手,让他去经历,去尝试,去探索。

孩子才能在一次次的成就感中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强大。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3-6岁学龄初期

建立自信感,多肯定和赞美

3-6岁是孩子形成“自我”的时期

他们的“信念”、“价值观”、“自我价值”、“性别认同”都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

由于此时的他们还无法准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所以他会留意身边的人,尤其是父母的评价。

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肯定、赞美、和欣赏。

不被肯定的孩子,注定一生自卑。

三毛就曾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

“对我来说,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请你欣赏我。”

这是她心里的一个死结,也是她一生自卑感的来源。

每个孩子都是从父母的评价里认识自己。

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更多的赞美和鼓励,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让他关于勇气和自信的心理诉求得到充分满足。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6-11岁学龄期

立好规矩养习惯

李玫瑾教授曾说:“管孩子,一定要在12岁之前。

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的话对他来说就像“金科玉律”,更愿意听从。

等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父母的影响力日益衰退,再想改变孩子就难如上青天了。

所以,一定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给孩子立好规矩。

比如:

生活教养方面:

要有礼貌、尊敬长辈、心存良善、公共场合不要打扰别人、不说谎、不取笑别人,不欺负别人,犯错之后要勇于承担、节俭不浪费不铺张……

行为习惯方面: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学会守时、学会自律、学会感恩、遵守承诺,坚持运动、懂得珍惜。

自保方面:

不去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事情,遇到困难,懂得求助,永远记住: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善于立规矩的父母。

只有尽早给孩子立规矩,孩子才能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才能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12-18岁青春期

学会尊重和放手

爱是适当牵起手,也是适时松开手!

教育学家王占郡说: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生命主体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提升,对什么都不再轻易盲从或依附,向往自主独立的自由空间。他们会在以下四方面'自己做主,寻找伙伴,离开父母,与众不同’表现出独特的兴趣和追求。”

所以,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和放手。

这里的放手和2岁左右的放手不同,更多的是放手给孩子选择权、决定权。

还记得流浪汉沈威吗?

他明明满腹才华却甘愿四处流浪,就是因为父母的不尊重和控制。

他小时候喜欢读历史书,父亲不同意。

喜欢美术,父亲不同意。

喜欢读文科,父亲非要逼着他读理科,学审计。

他大学毕业后,随爸爸的心愿选择了审计的工作。

可他对自己的工作提不起一点兴趣,每天度日如年,痛苦万分。

最后,他只好办了病退,离家出走,流浪为生。

点击加载图片

父母忽视孩子的感受,牢牢抓住孩子,就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和自己做主的机会。

所以,家有青春期孩子,我们一定要学会从孩子的世界里撤退。

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经历,才能真正的成就孩子。

点击加载图片

有句话说得特别对: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我们都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觉醒,不断修正,不断变好。

我们要想孩子优秀,就要让自己足够优秀。

只有我们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会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及时地肯定孩子,赞美孩子;抓住管教孩子的每一个关键期;学会从孩子的人生中渐渐退出;只要我们渡过了这5道关,我们的孩子才能脱离我们,成长得独立、自信且优秀,并成为我们的骄傲。

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