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祠金代献殿梁架和《营造法式》彻上明造结构解析, 建筑考研、古建园林设计、文保考试理论知识分享

 新用户27853117 2023-06-1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晋祠金代献殿,采用单檐歇山式屋顶,青混灰瓦满铺屋顶,举折平缓,翼角升起,形如凉亭。献殿外观体量并不算大,通面宽只有三间,进深四椽,柱头砍削成覆盆式卷杀形制。台基上方仅砌筑50公分低矮坎墙,上方全部装木栅栏,前后开门,四面通透,角柱上阑额不出头而普柏枋出头,殿形制还遗存早期建筑的一些特征。

大殿建在青石垒砌的台基之上,柱网布局极为简洁,共用12根檐柱支撑大木作梁架。立柱高为3.5米,底面直径0.5米, 柱“侧脚”与“升起”做法十分明显,角柱柱脚外侧达6厘米。对照《营造法式》大木作梁架制度,殿内横剖面图为“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形式。大殿不设内柱,前后檐柱8根,两侧山面檐柱4根,共立檐柱12根,柱底径48厘米。平柱高3.52米,四角柱3.6米,生起达8厘米。献殿侧角、生起的尺寸均符合宋《营造法式》材份制度,因此整体建筑倍显稳固。

图片

(上图为王老师手绘晋祠献殿横剖面梁架示意草图)

殿内梁架在宋《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中属于'造'做法造,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屋顶上方梁架露明制造,视线一览无余、看得彻底,因此造。

四椽栿横架前后檐柱之外,上施驼峰、托脚承托平梁,平梁中部设矮驼峰、侏儒柱承托脊槫,叉手和托脚斜撑两级梁架,形成极為简洁的三角形梁架结构。四角构造合理,坚固耐久。殿内敞朗,檐头舒展,给人以稳健舒适之感。

图片

       (上图为晋祠献殿内部梁架)

殿内大木作梁架彻上明造做法,查考宋《营造法式》卷五大木作制度有如下规定:

“凡屋内彻上明造者,梁头相叠处须隋举势高下用驼峰”。

白话文翻译过来就是:凡是房屋内部采用完全露明、不设天花板的梁架结构,平梁头部和下方大梁的支撑节点,需要根据屋顶坡度用驼峰调节高度。

献殿四椽栿横架前后檐柱之外,斗栱硕大疏朗,四椽栿上面设置了驼峰、托脚承托平梁,中间设矮驼峰、侏儒柱加叉手稳固脊槫,构架极為简洁稳固,符合宋《营造法式》大木作彻上明造制度的规定。

视频讲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