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变法对错

 风声之家 2023-06-12 发布于江苏

【观点】在过去千年历史中,社会发展到一个时点,变法就会发生。站在千年之后,面对这些当年的决策,以及产生的后果,我们怎么去评判它的对错呢?

翻看苏东坡传记,始终绕不过王安石变法。提及变法,历史上有几次著名变法:商鞅变法、汉武帝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今天我们从背景、变法时长、主要措施、成果、影响这几方面做个对比。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大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不被别国吞并,必须变法。

法时长:18年

主要措施:

1、建立秦法,轻罪重罚。

2、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3、重农抑商、土地私有。

成果: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影响:后商鞅虽被车裂,但其制定的各项制度均被继续执行。虽秦亡,但秦制一直实行到清。在商鞅变法117年后,秦嬴政统一六国,全国统一14年后,秦亡。

春秋时期,铁器制造技术提高,铁犁用于农业生产,大量荒地被开垦,井田制土崩瓦解,需要新的制度来让当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土地发挥出价值,商鞅利用伍什制度、户籍制度,加上土地私有,成功实现土地价值发挥、人口增长的双重目的,既增强了国家财政收入,又扩充了秦军兵源和战斗力。

同时打击旧贵族,开拓其他人的晋升通道,配合轻罪重罚,构建出一套当时先进的激励体系,让秦国实力迅速成长。

还有推行的县乡制度,为后期的郡县制打下基础,避免分封带来的各种后患。所以,后续千年,秦法一直是实核,只是宽严之间互相调剂,细枝之间多为补充。

汉武帝变法

背景:经文景之治后,国力空前强大,立志消除匈奴威胁,实现国家安全。

变法时长:34年

主要措施:

1、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制度:颁布《推恩令》。

2、中央向各地委派主管行政和监察工作的刺史,加强对地方和官员的监督、管理。

3、全民思想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外交政策:积极对外族作战,并大规模兴修水利和修筑道路。

5、国营化经济政策。整体配套经济体制改革,涉及产业、流通、金融、税收等多个领域。

成果:击败匈奴,成就大汉功业。

影响:汉武帝通过持续、系统的政策变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初步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经济治理基本模型。其改革的时间基本处于与匈奴战争时期,目标是为了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满足国家安全战略:消除匈奴隐患,打开河西走廊,奠定中国疆域和丝绸之路。

在变革中,汉武帝利用推恩令、刺史制度成功实现中央集权,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垄断,进行国家经营,为后面千年做了示范。盐、铁、茶、丝、矿等等都成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但多年的战争,让国库空虚,对经济的强力管制,商业凋零、民不聊生,晚年的“轮台罪己诏”已无力回天。变法结束95年后,西汉亡。

王安石变法

背景:20岁的宋神宗登基,主管财政的三司使给他上交了一份财政报告,赫然写着八个字——“百年之积,惟存空簿”。国家真是穷到快揭不开锅了。在“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的社会环境和“三冗”(冗员、冗兵、冗费)的现实危机中,惟有变法才有可能。

变法时长:16年

主要措施:

1、经济层面,以通过推行青苗法增加政府收入为核心,保护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打击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2、军事层面,通过推行保甲法将乡民进行编制,改变将兵分离,提高兵器质量,来提高宋军战斗力。

3、政治层面,通过改革科举制度,真正以实际才干来选拔人才,并设立各专业人才培养机构,促进经济发展。

成果: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但也出现了众多影响深远的问题。第一,急于变法,疏于用人。“法是良法,人非良人”,王安石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使一些“有才无德”的人进入执行层面,反而使变革的副作用扩大。第二,一改“士大夫”对事不对人的良风,开始人身攻击,进而开始党争,这是一个极坏的政治恶习。欧阳修因为“生活作风”外放,司马光、苏东坡成为“元祐党人”,刻于石碑千年不倒。第三,司马光之问。国家财富有定,政府多则民少,如何在存量市场中做利益分割。

张居正变法

背景:明朝到万历皇帝登基,国库亏空、皇族荒(诞)蛮(横)、士豪强横,国内社会矛盾突出。

变法时长:9年

主要措施:

1、吏治:考成法。对多有官员进行严格考核,选拔真才实学之士,去除冗员。

2、军备:外示羁縻、内修守备。和蒙古和好,互市。内部加强军备,任命干将。

3、财政:清丈土地、一条鞭法。打击士族和商人的结合,清丈真实土地数量,进行税赋改革,增加财政收入。

成果:经过这次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使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之多,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足够支用十年。

影响:考成法和一条鞭法均被清朝接纳、变化。雍正的“摊丁入亩”就是以一条鞭法为基础进行。明朝把宋朝的党争发挥到极致,人走政息,疯狂发难、翻案。朱元璋的“小农经济”本位思想,让明朝财政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最终被周边战事引发财政危机,进而转化为国内阶级之战而亡。

纵观这几次改变,都有大的时代背景:求富强、求安全是主导。变革时间跨度在9-34年之间。影响最为深远的变法,个人认为是商鞅变法,完成政治制度、法律层面的顶层设计到基础实施的系统变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央集权制也成为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实核。

后续几次变法,均是为了提高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的配套变化,在国家制度层面上很少涉及。无论是人事制度,土地制度,税赋制度,都是在打击既得利益集团的同时,实现存量空间下的增量收入。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变法在开始时得到最好掌权者的支持,后面产生了摇摆,最后都受到了疯狂的清算,人走政息。政策的反复是资源最大的浪费,结果,王安石变法结束42年后北宋亡,张居正变法结束62年后明亡。

站在千年之后,面对当年他们的决策,以及产生的后果、影响,我们该怎么评判他们的对错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