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美学特点

 五月花1620 2023-06-12 发布于湖北

图片

  儒家美学强调艺术的教化功能,道家美学倒是更强调审美的自身表现。周宪先生在他《美学是什么》一书中说:“儒家美学是艺术人生化,道家美学是人生的艺术化。”我觉得这个总结很精彩。

  道家思想更有那种“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粹精神,是艺术人生,李泽厚先生也认为道家美学的许多表述比儒家美学更加准确的抓住了艺术、审美和创作的基本特征。如果说儒家美学关注的是艺术的外在的实用功利,道家美学则把握了超越功利的审美关系。

  比如说中国艺术很重视“自然”、“平淡”的美学风格,这个就和道家思想有关。老子就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说法。

  再比如说,中国艺术有强烈的写意的倾向,在中国人的审美中“传神写照”、“得意忘形”、“气韵生动”、“空灵”、“意境”这些命题都和道家有关。

  比如中国诗歌中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些诗句都充满了写意。中国的绘画也好、诗词也好、古典音乐也好,往往都喜欢追求“韵外之意”。不满足于实体意向,而是追求“虚”的意向。

  综合我们前面对儒家与道家美学的论述,李泽厚先生和刘纪纲先生主编的《中国美学史》一书中对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总结了六点:

  第一,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

  第二,强调情与理的统一;

  第三,强调认知和直觉的统一;

  第四,强调自然和人的统一;

  第五,富于古代人道主义的精神;

  第六,以审美境界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