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阳中土论·胃气系列14】人体神奇的气化功能

 仙源钓鱼人 2023-06-12 发布于山东


图片

素问·五常政大论 /

气始而生化,

气散而有形,

气布而蕃育,

气终而象变。


图片
气  化

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变化


图片
GASI
FICATION
气化的概念
图片

气化亦指在气的推动下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的过程。

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饮食水谷,并将这些物质通过气化作用,升清降浊,摄其精微充养全身,同时又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动态平衡。


图片
脏腑气化

人体十二脏腑各从其化


图片

名言摘录

脾对营养物质的转化和吸收、心的生血、肺的调节水液、肝的促进消化、肾的水液代谢等均是气化的结果。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灵枢·营卫生会》

水土合化,上滋肺气,金气通肾,故通调水道,转注下焦,膀胱禀化,乃为溲矣。

——唐·王冰

人体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相互转化亦是气化的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化为气。”

《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营卫生会》云:“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气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再如精化为髓,髓充骨,汇脑而化神;精、血同源互化等等。

气化正常为生理

气化异常为病理

气运行于全身

贵在通畅无滞


《寿世保元》说:“……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气化异常时,临床中常表现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证。

图片
气  滞

即气的流通、运行受到阻滞

图片

临床表现

气滞证的临床表现以胀闷、疼痛为主,如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咳;气滞于经络则该经循行路线相关部位疼痛或运动障碍等等。

在治疗气滞病时,由于医家们大多认为气滞产生的诸多因素中,心理情绪紊乱是导致气滞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处方中多用舒气活血的方法,但是在笔者看来,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因为没有抓住气滞证产生的根本原因。

首先想一想,是什么在推动着气的运动,进而产生气化呢?从自然界中来看,太阳是所有生命体的动力源泉,阳光充足则生命充满活力,长期不见阳光则生命活力减退,人体亦是如此,阳气衰退则生命趋于衰老,即“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因此,从阳气入手来探讨气化异常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才是治疗气滞证的根本途径。

阳气就是胃气

胃气就是土气

土只有温热才能化气

着眼于胃气

方能得治疗气滞证之法

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饮安说:“三焦之气分而为三,合而为一。”意思是三焦之气分开来看有上焦之气、中焦之气、下焦之气,如果从“合而为一”来看,这里的“一”就是胃气。当胃气不舒时,三气就不畅,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证由此而生。

图片
气   陷

气陷又称为中气下陷

图片
AIR
DEPRESSI
气陷的原因
图片

脾主升清,故气陷往往是脾气虚弱、无力升清的进一步发展,其病理变化主要有“上气不足”与 “中气下陷”两方面。上气不足一般由于脾气虚损,升清之力不足,无力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头目,致头目失养,其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等,《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下陷是指脾气虚损,升举无力,气机趋下,内脏位置维系无力,而发生某些内脏的位置下移,形成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病变。

由于气陷是在气虚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与脾气不升的关系最为密切,故常伴见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语声低微、脉弱无力以及腰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等症。

人体的气化即胃气的气化,

保障气化的正常生理功能,

首先要顾护胃气。

影响胃气正常升降及气化

的根本原因是中焦虚寒。

每个人都有过“上火”的经历,吃了败火的食物或药物后依然口舌生疮、大便干、小便黄、口渴阴冷、咽喉肿痛,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们常规的思维是上火就要清火,怎么清火?吃寒凉的食物,服用寒凉的药物,认为寒能灭热,水能灭火,却没有考虑到人体的实际情况。任何食物、药物吃进去后,首先进入的是脾胃,脾胃属土,脾土胃土只有在温热的状态下才能将受纳的食物、药物腐熟运化成人体需要的气血营养,也就是胃气,胃气充足了,才能推动气机运行,从而作用于人体表里内外、生化不息。

然而,当寒凉的食物或药物进入到喜温热的脾胃中,两性相悖,自然产生克伐,使脾胃运化之机减弱。脾胃寒凉导致经脉血管紧束,血管一紧束,血行不畅,气行亦不畅。脾胃又在中焦,中焦是人体气机的枢纽,中焦气机被卡死,上下两头不通,便形成了气滞、血瘀,这就是为什么吃了清火药反而雪上加霜的原因,因为伤了中焦。就像家里蒸馒头的时候,蒸气通过笼屉向上正常升腾是气机调达,如果用一块板阻挡住蒸气上升,就阻挡住了它的气机,蒸气就会出现瘀阻、瘀滞,在挡板的周围产生热、产生湿,这锅馒头就蒸不好,在人体的表现即是上火的症状。

有人把上火分出虚火、实火,其实人体中没有实火、实热,都是因为气机阻滞而生的虚火。所以,我们表面上看到的很多热象都是假象,不可以清热,清热则伤中焦,中焦气机不舒,周身气机则不畅,在肺,则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表现为咳嗽、气喘等;在胃,则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表现为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在肝,则肝气上逆,表现为头痛头胀、面红目赤、易怒等症……

这样就让我们充分看清楚,气滞的根本原因是中焦虚寒、寒凝血瘀,才阻滞了气机,产生了气滞。所以,疏肝理气,行气化瘀是治标,温中温阳才是治本。

抓住胃气就抓住了气机,

调理气机就是调理胃气,

胃气就是土气,

土只有温热才能化气。

通过温中温阳,胃气一足,中焦气机升降正常,气载血行,升降有序,则气化正常,人身安和。

图片

END


声明

1、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本文涉及到的医学理、法、方、药,作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