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把矛头指向父母?

 bmcmgs7gdx6z52 2023-06-12 发布于河南

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在对子女的教育中,父母多用尽心血,渴望与孩子靠近,也渴望能够用自己最大的资源为孩子保驾护航。

然而,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从来就不是一件让人省心的事情,尤其是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怎么管教好像都“不得其法”:管得多,孩子嫌烦,躲着你;管得少,又嫌不关心、不在乎、忽视了TA。甚至有些时候,一点小事,青春期的孩子就耿耿于怀,把矛头指向父母,怎么都过不去,让父母很是头疼。

那么,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把愤怒矛头指向父母呢?

进入初中后,大部分孩子正处于第二反抗期,也开始有些逆反心理。

这时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上开始萌生“成人感”,有“我不是小孩,已经是个成人”的感觉,因此希望获得与成年人相当的地位和决策权,反对从属地位,更反对权威式的管控、干涉。

也就是说,孩子对自己的发展认识超前,他们只认识到自己已具有成人意识,但没有认识到自己还不具备成熟的心理条件。而且,在反应上也比较情绪化。

此时,很多代表权威的人物或事物,都是他们反对的目标,例如,老师、家长、学校等。这时,他们想争夺的是权力——表达自己的权力,并不是意味着老师、家长、学校本身就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许多父母并没意识到青少年的这一变化。

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发展认识滞后了,他们忽视了子女渐渐成人这一不可否认的发展事实,仍然按照既往的方式管教他们。结果就很容易会发生激烈的亲子冲突。父母自然会感觉孩子“失控”了,变得不服管教了,认为孩子变坏了,不听话了。

面对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表现,父母需要客观认识这一变化,龙应台曾说,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在这个时期,父母更需要镇定、冷静。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不能再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而要用辩证的眼光,既看到他们尚未成熟、依赖的一面,又看到他们成熟、独立的一面,理解和满足他们向往独立、渴望成熟的心理需求,把他们当成“小大人”,不再把他们当做依赖和受自己支配的对象。亲子交流在管教中变指挥为引导,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事,为实践与体验成人感创造条件。

由于第二反抗期主要是指向父母或老师,即使父母、老师再小心翼翼,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孩子“进攻”的对象。父母要认清这一事实,也需明白这是孩子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段体验。

毕竟孩子在将来也会碰到很多自己不欣赏、不赞成的人,但又必须与他们共事,这些人可能是上司、同事,或部署,也可能是政府管理者,也会遇到自己不喜欢、不认可的事务,但又必须去做好,比如,工作中的部分任务、社会的部分责任,等等。

孩子必须学会:是与之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

抗争,值不值得?

妥协,安不安心?

这就需要孩子在成长的过长中不断探索,自己找出一条路来。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多一些宽容(但不是纵容、溺爱),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以免失去孩子对自己的尊敬;适当的时候采用冷处理,避免加剧矛盾,刺激子女反抗期情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