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易经》的“天道”“地道”“人道”看如何做人

 bcaptial 2023-06-12 发布于河南

什么是道?翻开《易经·系辞传》,提到“道”字就有29个。如:“乾道”、“坤道”、“天道”、“地道”、“人道”、“易之道”等。我们把这些“道”简单地归结起来主要就是“三极之道”,即“天地人之道”。《易经》的谦卦的彖辞中有一句话:“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非常明显提出了“天道、地道、人道”。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大意就是说天道,光明普照大地,毫无私欲地滋生、周济万物,地道德厚而容纳、长养万物而运行不息。古文《三字经》里也有“三才者,天地人”的说法。我们生活的整个物质世界都是由“三”而来的。“三”既是物质运动的结构,也是物质运动的极限,小到原子结构中的电子多数是分三层轨道围绕原子核运转,大至宇宙天体按照“理数相”的法则在运转。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一而再还可以,再而三就不行了,“事不过三”嘛,所以老子才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道,简单地说就是天体运行变化之道。《易经·系辞传》里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把天地的运行变化规律说得淋漓尽致。天道广阔,包容万物,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应该效法天体运行一样,强大自己,奋斗不息。当然,如果违背天道,就会受到一定的制裁,比如雷电、大风、酸雨、雾霾等,就是老天爷对人们破坏环境的一种报复。相反,遵循天道,按规律办事就会得到好处。出自《论语》的“天道酬勤”说的是:天意会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也就是说:上天会实现勤劳人的志愿,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只要不懈努力、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就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正如商业巨人李嘉诚所说,成功百分之十靠运气好,百分之九十是由勤劳得来。可见,勤劳是通往成功道路的通行证。

地道就是大地的特征和规律。《易·谦》:“《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礼记·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大地胸怀广大,接纳万事万物,而且没有怨言,体现了博大的品德,正所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告诉我们应该像大地那样,以博大的品德承载万事万物,哪怕是它是伤害自己的“敌人”。

如果我们不能够遵循地道,按规律办事,同样也要受到惩罚。如沙尘暴、地震、火山喷发,都是地在发怒、在报复,似乎也是在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顺应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地道酬善”,意思是说人世间的道理会对善人善行有所回报。也就是“善有善报”的意思。

地道就是大地的特征规律,解释为人与地、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按一定的规则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地道酬善”,“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善”是心地仁爱,品质淳厚的意思。“地道酬善”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要合乎心地善良、宅心仁厚、相互善待的道德规范。这样就会给人类,包括你自己在内带来极大的好处。

人道,即人应该遵循的准则、规范。人道成为一种对做人基本价值的追求,成为一种是否还称得起为人的底线。“人道”与“天道”相对应,春秋时期随天人相应思想的逐渐发展而产生。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其后,各家论为人之道多歧义。

孔子主推己及人以行“仁”;墨子主“兼相爱,交相利”;老庄主“恬淡寂寞”,法天道之无为;荀子以“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所以道也”,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礼记》提出“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有道之在者也”。说明天道也好,地道也好,最终关键在人道。《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儒家所推崇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也成了人们后来必须遵循的人道。有道德、讲人道,结果自然是“人道酬诚”:只有你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同时,这个“诚”字,也包含了心怀宽广、踏踏实实做人的思想境界和生活态度。人类是群居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靠诚实守信维系,襟怀坦白,以诚待人,以诚行事,以诚立信,就会事宁和心安。具体就是要做到诚身,以至诚立身行事,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诚言,说话要真诚、讲诚信,不说谎、不失信;诚心,真心诚意地对待工作、对待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孝,以恭敬的心,侍奉父母,使父母衣食无缺,心宽康泰,自己做事做人要端正,不给父母牵累,不让父母操心,父母有了错,也要婉转的直言不讳,这才称得上孝。这样,才能不妄为人。

 

声明:

1、《丙昕说易经》系列视频,由北京昕盛明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本系列视频仅为学术交流所用,转载请注明出处,严禁用于商业用途。

2、以上文字部分根据徐丙昕先生讲座整理,版权归北京昕盛明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